而环球的科技强国们,也环绕着芯片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竞争,毕竟这种关键性的产品,谁都想节制在自己手中。
不过后来全体芯片家当,发生了分解,从原来的IDM模式,变成了制造与设计分离,也就有了IDM模式、Fabless模式,Foundry模式。
个中IDM模式是既设计又生产,代表企业是英特尔;而Fabless模式单指设计不生产,代表企业是高通、华为、苹果;Foundry模式只生产不设计,代表企业是台积电、中芯国际,而后两种成了主流。

而这三种模式的确立,也就导致了芯片家当的环球化互助,浩瀚的企业只专注于某一环节,而不是把芯片的所有环节全都搞定了。
但不管模式怎么变,各环节是怎么分工互助,最主要的还是聚焦于芯片产能本身,即能够生产出多少芯片来,这才是重中之重,而产能培植也是大家竞争的焦点。
按照7月13日IC Insights 发布的剖析报告,2020年环球芯片产能排名前五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中国大陆、美国。在将所有的产品折算成200mm的晶圆后,产能占比分别为21.4%、20.4%、15.8%、15.3%、12.6%。
工艺制程占比剖析
而按照IC Insights的估量,到2021年,中国大陆的产能将超过日本,成为环球第3,而中国台湾依然会排第一,韩国第二,其它的各地区和国家的排名不会改变。
乃至IC Insights还估量,中国大陆将是唯一一个在2020年至2025年期间产能霸占率增加的地区(增长约3.7%),其它国家和地区都会下滑。
当然,IC Insights也按照工艺制程进行了统计,个中像中国台湾的工艺紧张集中在前辈工艺,像20nm以下占了40%的比例。而像中国大陆0.18um以上工艺占了30%,紧张以成熟工艺为主。
不过大家要把稳的是,IC Insights统计的产能,是按地区统计的,并不是按企业总部所属区域统计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南京台积电的产能,也算到中国大陆,而不是算到中国台湾。
以是这15.3%的产能中,究竟有多少是中国本土企业贡献的,又有多少是国外或中国台湾企业在大陆的分公司贡献的,可能大家要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