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人形机器人家当园正式开工,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0亿元;江苏苏州,操持一季度开工147个计策性新兴家当项目;湖南长沙,“低空高飞”开启万亿家当新赛道……各地点燃创新“强引擎”,加快造就发展新动能。
然而,美西方一些人士戴着“有色眼镜”,声称“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动能不敷”“中国繁荣靠近尾声”。
这样的“见顶”论调纯属无稽之谈。
它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新时期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办法正由要素投入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各地加快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浸染,摆脱传统经济增长办法、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色。
它忽略了中国宏不雅观政策的定力。新时期中国经济不单单追求增速,而是更看重“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些年没有搞“大水漫灌”,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有较大空间,政策工具箱丰富,完备有能力应对各种内外部不愿定性,支撑经济保持合理增速。
看几组数据,就能感想熏染中国经济澎湃的新动能。
一分钟,中国新生产10辆新能源汽车;“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可以行驶5833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被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访问超过7000万次……今日的中国经济,家当创新活力涌动。
以秒计,量子打算原型机“九章三号”求解特天命学问题,只须要百万分之一秒;5G手机用户文件均匀下载速率超139兆位/秒;不雅观看视频的均匀首次播放时延仅为0.56秒……今日的中国经济,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再看几个场景。
宁波舟山港区,上万辆新能源汽车集结上船,通过海运漂洋出海;霍尔果斯口岸,火车拉着汽车跑,中欧班列排发展龙。2023年,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4.0%、30.3%、28.5%。两位数增长背后,是中国强大的市场与生产供给能力的完美结合,孕育着无限潜能。
人形机器人既能搬运物品,也能实现拧瓶盖、拿水杯等机动作业;工业机器人,焊接、抓取、组装、搬运样样精通。2023年,中国做事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智能化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3.3%、36.2%。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报告显示,中国的机器人安装量占环球安装量的52%,运行存量打破150万台。
国产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A完成首次高寒试飞,中国最大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投入利用。2023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靠近五成。
三个行业发展折射出中国度当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方向。转型加速,带动新兴家当发达发展,经济新动能持续发展壮大。
不同维度的数据指向同一个事实与走向: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正持续壮大。
用电量是行业发展的“温度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3年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6.8%,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8.8%,高技能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3%。用电形势变革,印证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
企业数量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经由十余年快速发展,中国计策性新兴家当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9月,计策性新兴家当企业总数已打破200万家。经营主体规模越大,行业活力越强,创新动能越足。
正如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昌林所评价,走过2023年,中国计策性新兴家当发展已从单点打破变为群体跃升,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贯通当下和未来,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更多新兴动能正在积蓄。
2023年,中国高技能家当投资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7.3个百分点。个中,高技能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9%,高技能做事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1.4%。
本日的有效益投资,便是来日诰日的高质量供给。专家预测,2035年天生式人工智能有望为环球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代价,个中中国将打破30万亿元,占比超过四成。
中国造就新兴动能的履历,已成为不少国家借鉴的工具。巴西瓦加斯基金会经济学家夏华声指出,高科技、数字经济和新能源领域快速增长,在中国经济中权重不断增加,“中国正在精确道路上不断提高”。
回顾来路,一些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可以说,中国经济便是在这种论调声音中崛起的。
展望前路,我们依旧信心十足,以创新为特点,以质量为关键,以前辈生产力为实质,“高发展性”的中国经济足以对“见顶”论调说不。
海报设计:陈晓劲
来源: 公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