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备受业界关注的台积电南京项目正式宣告,一期投资30亿美元的12英寸晶圆项目实现量产,创造了两年内由开工培植到实现量产的“台积电(南京)”速率。
11月7日,国产芯片龙头企业紫光集团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展示了内置中国首颗存储芯与紫光安全芯片的安全移动存储产品——紫光新一代隐式指纹安全U盘,这是国产闪存芯片在移动存储产品领域的首次运用。这颗由武汉长江存储首发的3D-NAND FLASH芯片,未来还将在南京江北新区实现量产,总投资达105亿美元的“紫光南京集成电路基地项目”有望在明年年底前建成。
强势崛起,名企云集构筑家当生态

作为全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正在全力打造“两城一中央”,个中的“一城”便是“芯片之城”。新区始终把集成电路作为主导家当的重中之重,致力于加快打造家当链完备、特色光鲜、规模效应明显的集成电路家当集群,努力把江北新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重镇、全国领先的家当集聚地和具有环球影响力的“芯片之城”。
抢占先机,先试先行
为迅速打开局势,强化招商引智力度,新区与海内集成电路家当园深度对接的同时,多次前往美国、德国、英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地进行专题推介互换,拜访泰瑞达、合晶科技股份、台积电、日月光半导体、美光、GUC等多家有名企业,积极寻求互助机会。与北美半导体协会、美国华源协会、美国无线电协会、中国台湾半导体协会等行业组织建立密切互助关系,为江北集成电路家当发展抢占先机。
2017年与工信部人才互换中央互助共建“IC聪慧谷”,推进“芯动力”人才发展操持,加强集成电路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互助,设立南京办事处,为新区集成电路家当方案把脉。
多措并行,实事实做
新区在政策、人才、技能、金融、市场等方面着墨,逐渐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集成电路家当生态。
打造金融环境方面,由省政府投资基金、新区管委会及干系平台共同出资设立了200亿元的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基金,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了总投资近百亿的社会成本参与到集成电路家当发展中,并吸引银行为集成电路家当全链条企业供应支付、融资、存款、结算、理财、投行、年金等一系列金融做事。
加速聚拢行业资源方面,近两年来江北新区陆续承办了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芯火”创新行动操持推进事情会议等重大会议,以及中国集成电路人才发展论坛、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约请赛、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CCIC中国集成电路技能与运用论坛、集成电路高端讲坛等一系列活动, 2019年还将举办天下半导体大会,新区的集成电路家当引起了家当界和学术界高度关注,强力推动产学研的高度领悟发展。
家当集聚,高举高打
目前,已有200余家来自天下各地的集成电路企业安家江北新区,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制造等家当链高下游全部环节。在台积电、紫光存储等龙头项目的带领下,华大半导体、展讯通信、中星微电子等芯片设计领域海内排名前10的企业有一半落户新区。环球集成电路有名企业安谋电子、新思科技、铿腾电子布局江北。创意电子、台湾欣铨、中科芯、中电科、灵动微电子、国家ASIC工程中央、赛宝工业技能研究院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纷至沓来,“芯片之城”全面提速。
做事先行,专业平台触发倍增效应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2016年的本日,江北新区积极布局、谋定而动,打造了全国首个涵盖人才、技能、资金、市场等全方位家当要素的集成电路公共做事平台——南京集成电路家当做事中央(ICisC),这是全国首个涵盖人才、技能、资金、市场等全方位家当要素的亿元级集成电路公共做事平台。环绕集成电路家当发展要素,中央下设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与做事平台、技能创新做事平台、公共技能做事平台以及芯机联动平台等四大特色做事平台,有效把握家当发展痛点,整合海内外优质创新资源,为企业供应一站式精准专业的做事。
强化人才支撑,供应人才保障
人才培养与做事方面,中央联合七所高校发起建立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南京)人才培养同盟,并成立江苏工程运用型IC人才培养同盟,整合国内外顶级培训资源,在集成电路设计、封测、制造、运用等领域,开设线上、线下课程重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技能型集成电路人才。打造了超7000平米的全国最大的集成电路工程师实训基地。人才培训在学员招募、课程传授教化上与东大、南大、南邮等高校深度互助,与展讯、GUC、Synopsys、Cadence、华为等龙头企业计策互助。
挖掘前沿技能,推动成果转化
技能创新做事方面,新区依托江苏电子学会建立了新技能转移孵化平台,组织了知识成果交易会、成本技能对接会、创新资源集市等一系列活动,实现全代价链条的技能信息互换;与国际一流高校及研发机构展开互助,在半导体材料、加工废弃物处理、MEMS特种加工工艺、集成光芯片等领域展开互助;先后引进造就了南京低功耗研究院、通信集成电路家当技能研究院两家新型研发机构,积极促进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等研发平台落地南京。
公共技能做事,达到业内领先
公共技能做事平台供应了包含EDA共享做事、MPW技能做事、研发仪器共享做事、研发性小批量测试封装做事、IP池做事等专项做事。有效办理了集成电路设计领域超大设计规模及打算资源有效的瓶颈问题,提升研发竞争力。该平台还引入Design Service、芯片可靠性测试剖析、MPW流片代理、IP等做事内容,降落企业本钱,供应专业公共做事。凭借专业精准的做事能力,ICisC在一批公共平台中脱颖而出,成为工信部“芯动力”人才发展操持互助机构;中标第一批国家工信部“芯火”双创平台;获评省经信委集成电路、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能项目、市科委南京市重大公共技能做事平台项目等,已成为江苏省内最有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家当公共做事平台。
推动“芯机”联动,强化资源整合
芯机联动做事方面,新区环绕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三大领域,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系统运用整机企业供应家当链对接、市场联动、资源整合等配套做事。紧张是国产芯片技能家当推广做事、芯片与系统运用家当对接手事、集成电路“双创企业”孵化做事。
一是通过举办高端讲坛系列讲座、举办中国功率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能学术研讨会、中国集成电路技能运用研讨会暨南京国际集成电路技能达摩论坛等系列会议,促进集成电路家当的开拓创新、优化升级与领悟发展,推广国产芯片技能家当。
二是通过芯片与系统运用研讨会,推动企业、高校、园区多方互助,实现芯片设计与整机运用企业精准对接,为南京IC企业供应产品宣扬展示和举办分论坛的平台、海内国际媒体宣扬的渠道;联合中半协、赛迪等互助机构,构建芯片家昔时夜数据信息平台;开展“集成电路&核心元件创新运用及授权渠道高层互换会”、“汽车芯片与城市级智能网联运用论坛”等数场芯片与系统运用研讨会。通过整合高层资源,加强计策互助,共树立异生态,对接芯片与系统运用家当做事。
三是通过打造5000平米的集成电路专业孵化器,结合ICisC公共技能做事平台软硬件资源,芯片创业企业可以“即刻研发”,优先支持芯机结合的创业项目、国产核运用创业项目,供应集成电路“双创企业”孵化做事。
前景广阔,“芯片之城”势不可当
未来,江北新区将进一步结合自身家当根本和发展上风,将在芯片设计等高端领域持续发力,推动集成电路家当迈向更高层次,力争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的第三大集成电路家当重镇。
江北新区将按照“立足上风、突出重点、错位发展、相互支撑”的推进原则,进一步完善重点家当平台的根本举动步伐和功能配套,统筹功能定位和家当布局,构建家当重点集聚区,以新区家当技能研创园为载体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及综合运用基地,以南京软件园为载体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家当基地,以浦口经济开拓区为载体打造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及封测基地,不断完善新区集成电路空间布局体系,打造新区发展的新动力、强引擎。
面对海内集成电路家当有钱有市场,但缺人缺技能的现状,江北新区立足现有家当根本,探索一条可持续的、有特色的发展之路,重点从工具(EDA)、工艺(Foundry)、产品(CPU、FPGA、AD/DA、Memory)三个方向入手,从产品链、家当链、代价链和创新链等方面,环绕核心技能自主可控进行布局,一方面加大力度,推动华大九天、中天微等海内优质企业落户新区;另一方面加强互助,与安路科技、龙芯、申威、君正、国芯等举办高端论坛及各种赛事。通过一系列高品质活动,促进企业间的互换互助,吸引精良人才和海内优质企业集聚江北。未来新区还将环绕自主可控工艺线,与中芯国际、灿芯等企业展开互助探索;力争将江北新区集成电路家当打造成为海内核心技能自主可控的先行军,在打造“中国芯”聚拢地的同时,成为具有环球影响力的“芯片之城”。
2020年,江北新区将集聚拢成电路家当人才1万人,集聚拢成电路企业300家以上,集成电路家当产值打破1000亿元。同时,集成电路制造、设计、运用等家当在全商场中度均达到80%以上。初步建玉成国领先的主要集成电路家当引领区。打造具有环球影响力的“中国芯片之城”这个目标,已经触手可及。
会议预报
为搜集家当资源,加深产学研领悟,对江北新区集成电路家当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全面回顾南京集成电路家当做事中央两年来做事成效,为打造“芯片之城”创造良好的家当环境和蔼氛。2019年11月19日下午,以“聚力同芯、智创未来”为主题,由南京江北新区主理、南京集成电路家当做事中央(ICisC)承办的“芯片之城”发展论坛将在江北新区隆重举行。
活动将约请省市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高校、有名企业约200位代表、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江北新区“芯片之城”发展大计。
活动将向与会代表、专家、学者展示江北新区“芯片之城”培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南京集成电路家当做事中央开园两周年来打造的专业做事能力和做事成果,并将通过圆桌论坛的形式,约请行业协会代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互换集成电路家当发展现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姚遐琛 江北新区融媒体发展中央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