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讯 » 2021全球“缺芯”_芯片_产能

2021全球“缺芯”_芯片_产能

乖囧猫 2024-12-07 01:01:52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文丨泡腾VCer,作者丨dy,编辑丨Janet

芯片短缺”是2021年最引人关注的主题之一,无论是财经媒体的年度总结,或是券商研究所的明年展望,话题均离不开这个在过去一年间内,让所有家当参与者和行业不雅观察家挠破头皮的“人类聪慧的结晶”。

2021全球“缺芯”_芯片_产能 2021全球“缺芯”_芯片_产能 通讯

不止于宏不雅观叙事,芯片短缺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市场研究机构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的数据显示,环球芯片交货期从2020年初开始持续上行,最新已达到22.3周。
在生活中,我们能感知到的或许是最新款iPhone13推迟发货,由于苹果减少了1000万台产量;又或许是特斯拉新车暂时先不装USB口,缘故原由同样还是买不到对应的芯片。

2021全球“缺芯”_芯片_产能 2021全球“缺芯”_芯片_产能 通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见诸报真个剖析中,芯片短缺是近两年蔓延环球的供应链乱象的一部分,缘故原由包括“产能短缺”、“需求爆发”、“供应链受阻”等客不雅观成分,也包括各种离奇的失火、狂风雪、罢工等意外事宜。
但要捉住重点,我们应回归最传统的“供给-需求”行业剖析框架,看看是若何的供求错配,终极导致环球“缺芯”的局势。

01、看长期:产能构造错配埋下供求失落衡伏笔

芯片家当链漫长而繁芜,上中下贱分别为设备/材料、制造、封装测试。
中游的制造环节分为两种模式,IDM模式集各环节于一身,代工+设计模式则讲求专业分工。
随着芯片水平的提升,建造新工厂的本钱也越来越高,未来一座最新技能的工厂乃至须要投入200亿美元,因此制造环节走向专业分工是行业趋势。
目前,晶圆代工产能保持在芯片制造总产能的一半旁边,地位十分主要,而本文也将紧张以晶圆代工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谈到晶圆代工,离不开“制程”和“硅片尺寸”。
芯片制程从1990年的1微米发展至最新的5nm,目前28nm以下是前辈制程,运用于对性能哀求极高的手机处理器、CPU、GPU等。
28nm到90nm是12英寸硅片上的成熟制程,运用于通信、射频、仿照等中端芯片。
90nm以上是8英寸及更小硅片上的成熟制程,运用于电源管理、面板驱动、功率器件等中低端芯片。

前辈制程是近年来代工产能扩展的主力,由台积电扛起大旗,猖獗砸钱。
今年成本开支总计达300亿美元,占行业总开支的八成,三年操持总投入高达胆怯的1000亿美元。
但是,传统前辈制程的需求——消费电子,却增长乏力,PC+智好手机+平板电脑的三波浪潮已然衰退。
之以是需求疲软却扩产迅猛,一方面是做事器、矿机、游戏主机等增量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台积电乘胜追击,进一步奠定行业地位的计策布局。

和前辈制程比较,近年来,成熟制程的扩产节奏缓慢。
2014年以来,成熟制程总产能的年化增速只有3.8%。
个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征象是,导入过猛的28nm遇上了环球半导体市场大衰退,产能利用率快速走低,此后各家厂商都不愿再度扩产。
而8英寸的干系制程本身带有“即将淘汰”的属性,由于硅片尺寸的趋势是越大越好,尺寸越大,均匀本钱越低。
2001年推出后,行业重心基本在12英寸之上,同期8英寸工厂关停,设备也不再生产,产能规模结束并陷入衰退。

成熟制程新增供给有限,但下贱运用市场却在近几年迎来快速发展。
首先是消费电子的综合升级,虽然总出货量增长乏力,但随着智好手机往多摄、5G、屏幕升级、快充等方向升级,所利用的图像传感芯片、射频芯片、显示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均以成熟制程为主,周边配套例如5G基站、无线耳机、充电器等也是如此。
以5G手机为例,一方面,其渗透率逐年提升,估量今明两年的出货量增速高于50%;另一方面,比较4G,5G手机须要2倍的电源管理芯片和功率放大器,2.5倍的滤波器,单机所含成熟制程芯片数量也有所上升。

其次是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视听、可穿着等丰富的下贱运用驱动市场高速发展。
综合多家机构的预测,过去五年,物联网连接总数的年化复合增速为23.5%,未来五年则为13.2%。
详细看,芯片种类可分为打算、通信、传感三类,较大比例均采取晶圆代工模式,个中既有IDM企业将产品外包代工,例如MCU和MPU芯片,也包括原来就采纳设计-代工分工模式的通信和传感芯片,这些芯片对性能哀求不是很高,制程范围紧张为28nm-0.15μm的成熟制程,且较多利用8英寸生产。

末了是汽车芯片,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汽车的渗透率逐年提高,而单车“含硅量”(芯片代价量占比)估量将在2030年提高至45%,致使汽车芯片的主要性提高。
这一过程中带来了很多增量芯片需求,包括功率半导体、SoC、MCU、传感器等,整体仍以IDM模式为主,代工比例约为20%-30%,但分产品看,SoC、MCU、传感器等的代工比例较高,性能哀求比消费电子和物联网略低,制程在40nm及以上。

与极致性能比较,这些运用需求总量大,更追求性价比,因此仍旧选择成熟制程,而不转向前辈制程。
28nm之后芯片设计本钱增幅明显扩大,设计厂商包袱更重;同时,建造晶圆厂的本钱也迅速增加,例如前文提到的200亿美元/座的3nm晶圆厂,这部分本钱也会转嫁到设计商头上。
因此,成熟制程处于良好的性价比平衡点。
此外,大部分成熟制程工厂已建立多年,折旧基本完成,进一步降落生产本钱;同时,部分不纯挚以性能衡量,紧张运用于繁芜场景的特种工艺,例如IGBT、DMOS、BiCMOS、BCD等,也集中于历史悠久的成熟制程平台之上。

综上所述,成熟制程供给端近年来长期以缓慢节奏扩产,但需求真个5G、物联网、汽车等下贱新兴市场却强势增长,性价比成分导致这些需求选择利用成熟制程,而不转向前辈制程,终极导致供求不匹配,这是本轮芯片短缺的根本缘故原由。
虽然前辈制程供求关系宽松,但是,由于终端产品里各品种芯片缺一不可,iPhone离不开电源管理芯片,特斯拉也少不了USB芯片,部分成熟制程芯片供不应求,导致全行业呈现出严重的芯片短缺情形。

02、看短期:多项扰出发分放大供求失落衡形式

长期的产能错配为何在此时爆发,导火索离不开大洋彼岸曾经的“懂王”,和已肆虐环球两年的新冠病毒。
随之产生的三项紧张扰出发分,放大了供求错配,点燃了缺芯狂潮。

扰出发分一是车企应对疫情的举措。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自局部向环球蔓延,车企过度悲观,从而大幅缩减芯片订单。
需特殊指出,汽车芯片本身在晶圆代工企业中优先级偏后,例如在台积电营收中仅占5%,紧张由于其利润空间不大但生产标准严苛。
于是,这部分空缺产能很快被其他爆发性增长的需求填满。
随后,下半年汽车市场超预期规复,车企考试测验追加之前砍掉的订单,但代工厂已没有多余产能。
一出一进,车企便挠破了头。

扰出发分二是设计厂商的多重下单和囤积库存行为。
多重下单指设计厂商在不同的代工厂地方下订单,后续可以选择毁约砍单或囤积库存,这就扭曲了市场的真实需求情形。
在多次古迹解释会上,多家代工厂商均明确指出这种行为的普遍性。

扰出发分三是大陆企业在政治打压之下的提前备货行为。
大陆的半导体终端市场大,但本土代工产能有限,华为、小米、OV等终端大厂均高度依赖外洋代工家当。
然而,贸易摩擦背景下,国产厂商受打压,委外代工受限,例如美国曾对华为先后三次加码制裁,限定其得到芯片产品,这就导致去年华为为担保后续生产,提前向台积电等企业投下大量订单,其他厂商也担心自己受制裁,同样提前备货。
这和之条件到的两大扰出发分相互交织,进一步放大了供应链的颠簸性。

03、看未来:扩产才能根本办理供求失落衡问题

短期看,台积电、联电等各紧张代工厂商已经开始涨价,这有助于迫使原来囤货的厂商部分缩减订单水平,从而得到下贱真实需求。
此外,代工厂也正积极折衷,优先知足车企订单,同时中美关系也涌现局部缓和,这些都将有望缓解短期的扰出发分。
但是,短期内新增代工产能供给较少,根本的供求关系没有改变,因此芯片短缺局势短期还不会全面缓解。

办理芯片短缺,根本还是要看产能扩充。
据不完备统计,目前环球范围内的的代工扩产操持占现有产能的约1/4,可谓力度惊人。
然而,新增产能毕竟须要韶光,在现有厂房里增加新产线须要至少半年,而从零开始建造新厂,更是须要两年韶光。
这就意味着,直到2022年上半年,我们也很难等到成规模的新产能一解“燃眉之急”。
纵然乐不雅观测算,扩充产能也将紧张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开出,芯片短缺局势或许届时才有望得以全面缓解。

伴随着本轮扩产潮,环球半导体产能的地域分布也可能发生重塑。
扩产操持中,中国大陆+台湾占绝对多数,而大陆更是占比过半。
个中,中芯国际同时在北京和上海临港新建工厂,并且连续推进中芯深圳的扩产操持。
台积电在南京工厂扩建28nm产能。
而华虹、上海积塔、晶合集成等厂商的操持也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晶圆代工产能集中于东亚地区,原来以中国台湾和韩国为主力,而随着海峡对岸的大陆拍马遇上,不仅进一步强化中国在环球半导体家当链中的地位,自身也将日益成为举足轻重的行业参与者,推动“国产替代”的愿景进一步落地生根。

当然,本文仅是大略的剖析。
本轮芯片短缺成因十分繁芜,不仅包括芯片制造环节,设备、材料、封装测试等环节也是主要影响成分。
另一方面,纵然仅考虑芯片制造环节,晶圆代工产能也仅占芯片制造总产能的一半,台积电固然举足轻重,但英特尔、三星、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IDM厂商的情形同样也十分主要。
为了把问题讲清讲透,本文立足于小的切入点,难免有错漏和缺失落。
此外,晶圆代工厂商还可能连续推出扩产或新建产能的操持,或许场合排场能更早得到缓解,那当然皆大欢畅。

芯片短缺之下,众生气象万千。
代工厂盆满钵满,华虹快速摆脱亏损,格罗方德则成功赶着东风在美股上市;渠道商炒芯发财,一颗小芯片价格暴涨几十上百倍;终端厂愁云密布,计算着是减配还是减产;消费者稀里糊涂,嘀咕着价格咋又涨了或是发货咋又延期了;投资人眼不雅观八方,抠着每一项家当高频指标,耐心打算景气何时反转。

但相同的是,每个人都希望行业秩序早日规复,芯片不再短缺。
毕竟,谁不想再回到疫情前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