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 B550 ITX 横评的第四篇,后续还会有一篇文章用于先容剩余 B550 ITX 主板,各位途经的老板们求给个关注,你们的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不管供电拓展怎么样,首先华硕的 B550I 我个人觉得是四家中颜值最高的,虽然装在机箱中基本看不见,但是不雅观感上给人的第一印象挺主要的。
▲ROG 标志性的 PCB 涂装也是依旧存在,不过确实能提升一定的颜值和崇奉。

▲CPU 座还是老朋友 AM4,只可惜仅兼容 Ryzen 3000 CPU、Ryzen 4000 APU 以及未来的 Ryzen 5000 CPU、Ryzen 5000 APU。
▲要素过多的 IO 部分,凑近点看看。
▲IO 正上方是一层金属透风板,上面用白色颜料做了部分的染色,不得不说我还挺种草这个设计的,在这个透风板下面便是一个小风扇了,帮助 MOS 散热,也是所有 B550 ITX 中唯一带有 MOS 风扇的主板。
▲下半部分则是 ROG 的经典图腾,崇奉 MAX。
▲CPU 8pin 供电在 IO 左上角。
▲IO 接口从左至右依次为 DP1.4、HDMI 2.1、USB 2.0、BIOS Flash Back 按键、2 x USB 3.2 Gen2 10G、2.5G 网口、1 x USB 3.2 Gen2 10G、1 x USB 3.2 Gen2 Type-C 10G、2 x 天线端口、3 x 音频输入输出、1 x USB 2.0 Type-C。
没有一体 IO、没有一体 IO、没有一体 IO,主要的事情说三遍。
看上去比之前两位选手多了一个 Type-C,但是音频接口附近的是给音频专用的,虽然能当 USB 用,但是只有 USB 2.0 的速率。Flash Back 专用接口用 USB 2.0 单独列出,真不知道是知心设计还是变相缩水。总体比较技嘉华擎来说,供应的 USB 10G 较多,但是整体数量太少,并且还有不少低速 USB 2.0。
▲DDR4 双通道 2DIMM,最大容量支持 64G,支持 ECC 内存,支持 ECC 模式,内存 QVL 频率为 5000MHz,不过这个 QVL 为 Ryzen 3000 的最大值,华硕在官网并没有列出 Ryzen 4000 APU 的 QVL 最大值。
▲内存左边有两组 RGB 插针,分别为 12V 的 RGB,5V 的 ARGB,均为白色,我一开始差点还没看出来有一组 3pin。
▲在主板右下角便是前置拓展部分了,供应了一组 USB 3.2 Gen2 10G Type-C 插座,可以供应一个前置 USB 3.2 Gen2 10G Type-C 接口,一组 USB 2.0 插针,可以供应两个前置 USB 2.0 接口,一组 USB 3.2 Gen1 5G 插针,可以供应两个前置 USB 3.2 Gen1 5G 接口。
除此以外还供应了四个 SATA 6G,垂直设计,比华擎 B550 PGI 合理许多。
▲主板的正下方是 M.2 马甲+ PCIe 插槽。看到那个眼睛了吗,只可惜不会发光,用的镭射贴纸,能在不同角度的光芒下反射不同的颜色。
ROG:当你在瞩目这只眼睛的时候,这只眼睛同样也在瞩目你。
PCIe_1 实际速率为 PCIe 4.0 x16,当利用 Renoir 处理器时将会降速为 PCIe 3.0 x16,由 CPU 供应通道。
▲取下 M.2 散热块就能瞥见华硕独创的音频小板了,除了音频部分,这张小板上还有一个 M.2 插槽,不过正面就这一个 M.2 了,Z490I 上的双 M.2 没有直接搬过来用。
M.2_1 实际速率为 PCIe 4.0 x4,支持 2260/2280 规格的 NVMe 和 SATA SSD,当利用 Renoir 处理器时将会降速为 PCIe 3.0 x4,由 CPU 供应通道。
▲前置音频插针放在了奇怪的位置。。。
▲主板背面还有一个 M.2 接口。
M.2_2 实际速率为 PCIe 3.0 x4,支持 2260/2280 规格的 NVMe 和 SATA SSD,由 PCH 供应。
虽说官网写的支持 2242 的规格,但是并未在主板上看到孔位。
供电剖析▲国际老例,先看供电,顺便送上果照一张。
▲共计十颗电容,十颗电感,符合描述的十相供电。
▲PWM 放在了主板背面,华硕是唯一一款没有利用 RAA229004 的 B550I 主板,它的 PWM 来自 ASUS(华硕)的 ASP1106 自研 DIGI+ 主控(估计又是和哪个厂 PY 来的)。
▲首先是 Core(核心)MOS,来自 Vishay(威世)的 SIC639,这是一颗 SPS MOS,单相最高支持 50A 的供电电流,核心部分一共采取了八颗。
▲SOC MOS 采取的型号和核心部分相同,依旧是 SIC639,共计两相。
▲内存供电采取了 Converter(降压转换器)的设计,和以往的 PWM+MOS 不同,整相供电仅须要一颗 IC 即可完成,极大程度的减少了 PCB 的利用空间,对 ITX 的设计帮助很大。
型号为 TPS543B20,来自 TI(Texas Instruments 德州仪器),单相为 25A,共计一相。
▲主板整体供电如图,大略总结一下。
主 PWM 掌握 CPU Core(核心)、SOC/GT(片上系统,核显),型号为 ASUS 的 ASP1106。
Core MOS 为 SIC639 50A,八相并联,共计 400A。
SOC/GT MOS 为 SIC639 50A,两相直出,共计 100A。
以是真实供电为 8(核心)+2(SOC/GT),共计十相。
RAM(内存)为 Converter 设计,型号为 TI 的 TPS543B20 25A,一相直出,共计 25A。
单相供电相较技嘉华擎较弱,但是好在多出两相供电,也算是够用了,内存供电是评测 B550I 到现在为止最强的。
PCIe 剖析▲由 AMD 同一发放的 B550 芯片组,看这封装就知道是 ASMedia(祥硕)代工了。
▲和华擎 PGI 比较,少了后置的几个 USB 5G 接口,但是华硕非常激进的把后置 USB 全部换成 10G 了,总体数量上还是少了一点,芯片组的通道分配和华擎完备一样,整体来说,通道分配都要比技嘉合理些,能一定程度的减少 CPU 与 PCH 互联通道的传输压力。
周边 IC▲来自 Pericom(百利通)的 PI3DPX1203BZHE,这是一颗 DP Redriver(旗子暗记放大器),可以对 IO 处的 DP 旗子暗记做增强。
▲来自 Pericom 的 PI3EQX1004B1ZHE,这是一颗 USB Redriver,可以对 IO 处的 USB3.2 Gen2 10G 旗子暗记做增强。
▲来自 ITE(联阳半导体)的 IT66317,这是一颗 HDMI Retimer(重定时缓冲器),可以对 IO 处的 HDMI 型号做增强。
前文我们提到了 Redriver 和 Retimer 两个观点,功能都是对旗子暗记进行放大,使旗子暗记能传输的更远,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差异呢?
Redriver 是纯挚的对旗子暗记进行放大,就类似你在水冷水路中多放了一个水泵,使水能泵的更远,扬程提升。而 Retimer 放大旗子暗记办法不同,它能将收到旗子暗记重新编码,并且考试测验修复由于之前哨途经长而受损的旗子暗记,再将旗子暗记发送出去,功能会比 Redriver 更强大,由于它会对旗子暗记进行处理,以是会有自己的独立事情时钟,这便是名字中 Time 的由来。
▲来自 ASMedia 的 ASM1543,这是一个 USB 切换器,以便实现后置的 USB Type-C 口正反盲插。
▲这颗 PI3EQX1004B1ZHE 是对前置的 USB3.2 Gen2 10G Type-C 旗子暗记做增强。
▲这颗 IC 一看就知道是 Flash Back 的芯片,实质该当是一颗 ARM 处理器,用于在没有 CPU 的情形下刷写 BIOS,不过被华硕重新打标了,以是详细厂牌也不得而知。
▲来自 Nuvoton(新唐)的 NCT6798D-R,这是一颗 Super IO 芯片,紧张用于监控主板上各个硬件的温度、转速、电压等,监控的同时还供应了一些低速总线,比如 SPI。
▲来自 MXIC(旺宏)的 MX25U25673G,这颗是 BIOS ROM,用于存储 UEFI、AGESA 模块,主板开机的主要芯片,单颗大小为 256Mb(32MB)。
▲来自 ASUS 的 KB3724Q,华硕自研的 TPU 芯片,用于实现 BIOS 内的自动超频。
▲来自 ASUS 的 A9X1302,这是 AURA 芯片,用于掌握主板的 RGB 灯效,实质上该当也是一颗 ARM 处理器。
▲来自 Intel(英特尔)的 S0203L46,真实型号为 I225-V,是一颗 2.5G MAC PHY 二合一的网卡掌握器。
▲小板上的 S1220A,来自 Realtek(瑞昱),旗舰级集成声卡,是 ALC1220 魔改定制版。
▲丝印型号为 S210,实际型号为 ALC S210,来自 Realtek,这颗该当是华硕独销,其他家没见用过,这颗功能非常多,供应了耳机放大器,音频 Switch,USB 2.0 等功能。
别的硬件▲主板的 MOS 散热块和它的风扇,散热块背部有两层硅垫,用于覆盖 MOS 和电感。
▲风扇的直径为 25mm,来自 Delta(台达),12V 0.2A。
▲PCH 的散热片,很小,背面有导热垫。
▲无线网卡还是最近风靡的 Intel AX200,传统 PCIe 网卡,支持 WIFI6。
▲M.2 散热块背面也预贴了导热垫。
上机测试▲接下来我们对供电进行测试,先大略先容一下测试平台。
▲CPU 是我祖传的 3900X,我会将它超频在 1.3V 4.3G 进行测试。
▲在本次测试中充当亮机卡的 Radeon RX 5700 XT 公版,谁叫 3900X 没核显呢。
▲电源则是安钛克的 HCG-X1000,供应长达十年的换新做事,十年换新和十年保的意义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比较于自家的 HCG 系列,HCG-X 能够供应更好的电气性能,提高电脑稳定性。大一号的风扇可以进一步的降落风量,减少风扇转速带来的噪音。
▲琳琅满目的输出口,单路 12V 的功率可达 996W,整体最高功率可达 1000W,附以 80 PLUS 金牌认证,可谓是高端必选之一。
▲散热器我选了超频三凌镜 GI-CX360 一体式水冷。
▲三把 12cm 风扇均为九片扇叶,可以有效提高风量,总体风量可达 72CFM,冷排采取了12根低流阻水道,可以更加快速的带走热量,冷头的柔光罩可以 360 度自由旋转,可以适用于各种角度的安装办法,无时无刻保持 LOGO 永久正对利用者。
▲这个散热器的 RGB 灯效我是相称喜好,导致我最近的测试用的都是他,灯效过度非常丝滑,用来点亮机箱在得当不过了。
▲首先声明这些测试都是在 MOS 散热块无任何风骚的条件下进行,安装进机箱内可能会由于风道有所变革。
我们先将温度探头分别放置在 CPU 和 SOC 的 MOS 表面,T1 探头为核心 MOS,T2 为 SOC MOS,待机时,核心 MOS 为 38.6,SOC MOS 为 38.1。
▲进入系统,对这颗 1.3V 4.3G 的 3900X 进行 20 分钟的 FPU 烧机,可以不雅观察到,在烧机的时候,这颗超频后的 3900X 功耗在 188.07W。
▲在烧机 FPU 20 分钟后,MOS 的温度稳定在了核心和 SOC MOS 51.6 度,常日 MOS 的耐温都在 100+ 度,以是间隔 MOS 极限还有点间隔,大雷可以放心的连续加电压超频。
在 MOS 表面 50 度时,小风扇才开始旋转。有了 MOS 风扇的加持,纵然散热块较小,单颗 MOS 性能略差的情形下也能很好的降落 MOS 的温度。
▲此时用电流钳可以看到 CPU 12V 插座的电流为 16.2A,16.2 x 12 可以得出总功耗为 194.4W,这个数值是电源接入主板输入电容的功率,这块主板居然和 AIDA64 显示的 188.07W 所差无几,12V 降压 1.3V 的损耗仅有 6.33W,确实非常精良。
▲末了来看一张红外成像, MOS 散热块的表面温度为 49.4 度,略微烫手,这块散热块同时给电感进行散热,以是最热的地方转移到了 CPU 周边的 PCB 上。
▲然后我满怀好奇的把 MOS 风扇的线给拔了,看看在无风扇下的温度情形,结果温度小涨了 6 度旁边,核心 MOS 为 57.7,SOC MOS 为 57.1,也在能接管的范围内。
▲不过散热块的表面就来到了 56.5 度,已经到了烫手的级别,会让你条件反射的把你的手收回去,这还是没有风扇上盖的情形,如果有上盖的话,估计 MOS 和散热块会更烫,希望后面综合评测的时候放进机箱不要翻车。
总结当你买主板须要考虑性价比的时候,那么你就不是这块主板的目标客户,由于选购它的只有两种人,要么崇奉十足,要么是重度外不雅观党。
虽说在供电上目前排名第三,次于华擎 PGI,但是华硕将本钱用在了其他地方,比如 USB、DP、HDMI 那一堆放大器,这些 IC 可不比供电便宜,虽然这些堆料点很难被创造,但是花十倍的本钱用来提升那一点点的性能、耐久和兼容性,这不便是华硕的一向作风嘛。
看完用料后的感想,我总结了一句话,它虽然很贵,性价比很低,但是消费起来却莫名其妙的能让人放心,这恐怕也是目前它在京东所有 B550I 中销量第一最大缘故原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