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讯 » 广报阡陌间上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家当赋能城市更新十大年夜优秀案例公布_文化_家当

广报阡陌间上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家当赋能城市更新十大年夜优秀案例公布_文化_家当

乖囧猫 2024-08-27 16:53:02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这些精良案例 多元化展现文旅家当强赋能

1.案例名称:广报阡陌间绣花功夫培植文化家当聚拢区

广报阡陌间上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家当赋能城市更新十大年夜优秀案例公布_文化_家当 通讯

广报阡陌间数智文化创意家当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公民中路同乐路10号,为广州日报社办公旧址,由广州日报社于1956 年利用至2019年初,是广州市报业发展的起源地之一。
为推动向“文创家当生态投资运营商”转型,2020年,广州日报社决定由其上市公司广东广州日报传媒株式会社(简称粤传媒)成立项目公司对旧址进行更新改造,打造文创家当园区,同年启动可行性研究论证,2021年3月启动工程改造施工、同年11月30日主体工程落成并顺利开园。

园区地处“北京路国家级文化家当示范园区”方案范围内,占地面积10275㎡,建筑面积24183.60㎡。
园区改造过程中,秉持“不大拆大建”的微改造理念,以“绣花“功夫匠心打造,最大程度保留园区原有建筑格局和文化内涵。
从方案设计、家当定位、园区配套、客户做事等方面对标海内一流,按照传统与当代、岭南与海派、轻奢与轻工业风相互领悟,打造主城区“老旧建筑更新改造的新名片”。

自2021年11月开园以来,吸引数字文化家当集聚,截至2023年9月园区出租率达99%,综合效益远超周边物业,并在开园第18个月(2023年5月)实现报表盈利,整体综合收益远高于周边物业。
园区目前共进驻企业55家,引入了多家在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供应直接就业岗位1500多个,入驻企业年总产值估量可达20亿元以上,实现了广州日报社办公旧址的华美蜕变,带动了区域家当积聚发展。

2.案例名称:番禺西坊大院修旧如新打造网红打卡地

西坊大院按照尊重历史、保护历史、修旧如旧的理念,将旧厂房、旧仓库、旧厂区宿舍等因时制宜以微改造的文商旅模式,活化成集创意办公、人文商业、艺术生活社区休闲、旅游不雅观光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家当园。

项目自2019年启动,采取边招商边改造模式,于2020年中下旬,进入成熟运营状态。
项目更新后,园区入驻率长期稳定在90%,企业数量超过200家,含创意设计、博物展览、直播演艺、艺术潮流、网红商业,集番禺乃至广州最有趣、故意思、有特色的主理人商业/非标商业集聚,带动就业岗位2000多个,目前已成为国家3A级景区、广州“老城区 新活力”的传承地,助力广州城市文化“出新出彩”。

3.案例名称:南头古城有机更新打造深圳文化名片

南头古城是一个历史文化基底丰富、文化创意业态多元的城市创意文化街区,为国家文旅领悟创新发展典范、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深圳首批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项目核心区占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见证了近1700年的郡县变迁史,是曾经的岭南重镇,亦是深港澳地区的历史源头。
古城内保存有多处文保单位、历史建筑。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履行、社会参与”模式,南头古城项目由深圳市南山区政府牵头成立古城保护与利用事情领导小组推进更新改造事情。
万科在政府的辅导下搭建运营管理平台,与区属国企深汇通、村落株式会社合伙成立运营公司—深圳万通南头城管理运营有限公司,统筹南头古城的运营事情,践行城市更新微改造绣花功夫:一方面修旧如旧,重现街区特色风貌;另一方面,导入创意办公、文化展览、休闲商业、品质公寓等多元业态,提升片区持续更新活力。

在传承历史影象的同时,南头古城通过引入高品质文创资源,为古城更新发展赋能,建立起以文化创意家当为代表的多元业态体系。
此外,南头古城通过举办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时尚艺术展、友情书展、深圳设计周、深圳湾艺穗节、音乐生活节等多个城市级艺文活动,建立起文化创意矩阵品牌。

4.案例名称:大鹏所城活化利用文物古迹打造文旅领悟特色街区

大鹏所城是深圳别名“鹏城”的由来地,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是深圳首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全的明清海防军事所城之一,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所城内文物古迹浩瀚:有21处全国重点文物建筑、73 处未定级一样平常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以及分布于城内大片明清民居,具有较高的历史代价、科学代价、艺术代价和社会代价。
自2017年5月以来,深圳华侨城鹏城发展有限公司在大鹏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辅导下,在华侨城集团的引领下,按照“保护为主、活化利用、综合提升”的辅导思路,根据最新修订的《大鹏所城文物保护方案》,为大鹏所城量身定制了《大鹏所城文旅领悟发展总体方案》,以“文化引领,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的总体提升策略为核心开展保护与开拓事情。

大鹏所城遵照“都邑风情、文化内涵、家当特色、市场需求”原则,传承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传统空间风貌,拓展公共做事空间,延续社区生活环境,力匆匆四态提升。
通过多年的打造,大鹏所城得到“广东省文化旅游领悟发展示范区”“广东省旅游休闲街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等名誉称号,文旅业态不断集聚,产品供给逐渐丰富,消费规模日益提升,目前年游客人数打破500万人次。

5.案例名称:佛山古镇聚焦城市格调推动老旧街区抖擞时尚活力

近年来,佛山市祖庙街道办事处提出“佛山古镇”计策目标,在街道城市更新中嵌入文化理念,形成了城市更新视野下历史文化街区突围的模式,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模式、文化赋能商圈活力模式、家当联动更新模式,坚持对有代价资源的合理利用,让城市文化与当代市场机制相结合,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推进文化传承,让传统文化和新时期传承下去。

个中,为挖掘整合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建筑,2020年9月,禅城区启动燎原路任围内街巷提升项目,通过社区“微改造”,知足群众居住需求。
项目先后完成304栋新“传统民居”的外立面修缮、25栋文物保护单位包含全面修缮和外立面修缮。
任围内街巷提升项目充分尊重街区原生态居民文化和建筑原有的格局,通过开辟公共文化空间,开展场景式街区管理,让历史文脉在街区街角得以延续。

佛山古镇被纳入佛山城市形态提升重点区域,是省、市级特色小镇造就工具,2021年8月入选全国特色小镇50强榜单,逐步成为历史文化家当化实践典范、城市老城活化复兴实践典范、岭南文化体验式旅游典范的产城人文领悟发展的特色小镇。

6.案例名称:美陶湾以文化创意抖擞老旧工业区家当新动能

佛山市委在2022年提出培植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家当集聚区(简称“美陶湾”),美陶湾按照尊重历史遗存风貌的理念,将旧厂房、旧仓库、旧陶工宿舍等改造提升成公共文化举动步伐、文创空间、新业态消费场所等,使老城区重新抖擞“青春”。

目前已累计改造完成150万平方米,建成柒号陶仓研习基地、陶谷创智园、美陶文创中央、美陶之窗等载体,正在改造旧物业超100万平方米,待改造旧物业约200万平方米,使老城区“经济”逐渐复苏。
事情室、直播、网红、工业风、时尚风在美陶湾犹如雨后春笋般加速呈现,跨界领悟共生,使老城区“家当”逐渐复苏,达到引发老城活力、赋能家当转型、提升城市品位、传承创新文化的目的。

7.案例名称:莞城鳒鱼洲文创园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打造“城市会客厅”

鳒鱼洲文创园作为东莞市最具特色的工业遗址之一,充分利用建筑物原有空间和建筑形态,融入岭南园林“亭、台、廊”的元素,改造为艺术设计事情室、影视基地、展览中央、创意孵化中央等功能区,构建集创意品牌推广、文化互换、艺术创作、展览展示、教诲培训为一体的文化创新发展及综合做事基地。
2019年3月,东实集团开展鳒鱼洲保护及活化事情,为东莞首例1.5级开拓的项目。

截至2024年6月,园区一共签约超过57家企业,个中文化类企业占比超过67%,鳒鱼洲文创园朝着打造“东莞潮流文化新地标”的目标,实现了全新蜕变,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

8.案例名称:赤坎华侨古镇活化利用古建筑打造文旅新地标

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简称赤坎华侨古镇项目)总方案面积为3.09平方千米。
项目共分三期培植,一期操持投资66亿元,包括高下埠历史街区和入口片区。
赤坎华侨古镇项目是江门市培植华侨华人文化互换互助国家平台的主要载体之一,已列入广东省、江门市重点项目。
项目通过对赤坎华侨古镇建筑进行保护与活化利用,延续古镇历史风貌,传承和弘扬华侨文化,努力把赤坎华侨古镇打造成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村落庄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展示平台。

项目坚持修旧如旧,很好地处理新与旧、保护与开拓、传承与创新、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让老建筑守住城市灵魂,打造文化保护传承新标杆。
2023年1月,赤坎华侨古镇项目(一期)启动试运营。

9.案例名称:紫荆西堤文创街区多元业态点亮城市“夜经济”

紫荆西堤文创街区全长约680米,通过充分挖掘在地文化和生态上风,融入当代盛行元素,打造约75个移动商铺及数十个网红打卡点,打造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旅游新业态,更好地知足市民游客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

项目自2022年8月启动,2022年10月培植完成。
街区自建成后运营至今,接待客流量超638万人次。
星湖西堤由以往单一的闲步不雅观光功能变成集休闲娱乐、餐饮美食、旅游不雅观光、特色文创、网红打卡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肇庆新地标。

10.案例名称:以“绣花功夫”匠心打造潮州古城新风貌

潮州市湘桥区坚持古民居、历史建筑的保护活化利用,以“绣花功夫”履行古城微更新和街巷改造。
2018年率先开启微更新项目试点工程,2021年启动街巷改造项目。
项目启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拥有全国首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和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城市名片,初步打造成为集文物保护与文化体验、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特色文化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文物博览区、文化展示区、古城生活区和旅游商业区,文物保护成果有效地惠及当地民众。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陈薇薇 通讯员:粤文旅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嘉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