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红米K70至尊版的发布,将小米自研芯片推向了大众视野,四款自研芯片——澎湃P2快充芯片、G1电源管理芯片、T1旗子暗记增强芯片和D1独显芯片,看似来势汹汹,彷佛在向外界发布着小米在自研道路上的快速崛起
自研芯片并非都是“核心竞争力”
与大众的激情亲切期待比较,业内人士则显得更为镇静,这四款芯片虽然各有千秋,但都并非决定手机核心体验的SOC(系统级芯片),澎湃P2和G1紧张聚焦于电池管理,T1专注于旗子暗记增强,D1则是一款独显芯片
诚然,这些芯片对付提升手机性能和用户体验有着不容忽略的浸染,但与高通、联发科等厂商供应的SOC比较,技能难度和市场影响力仍有不小的差距,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不至于要把每个模块的IC都报一下名字吧?”
澎湃S1:昙花一现的“中国芯”之光
回溯小米的自研芯片进程,就不得不提到2017年发布的澎湃S1,这款芯片的出身,曾让无数国人看到了“中国芯”崛起的希望,彼时,华为麒麟芯片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小米澎湃S1的涌现,彷佛预示着海内将形成两强争霸的局势
现实却浇了一盆冷水,澎湃S1在性能和功耗方面表现不佳,后续迭代产品也迟迟未能面世,终极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小米的芯片之路:任重而道远
自研芯片是一场持久战,须要持续的技能投入和计策定力,小米选择从相对随意马虎的领域切入,一步步积累履历,这无疑是务实的做法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小米也须要思考如何才能在自研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是连续深耕细分领域,还是集中力量占领SOC芯片难关?这将是一个须要小米负责思考的计策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