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笔墨说话的变革
②增加内容的变革
③失落效判据的变革(重点)

01笔墨说话的变革
工具的变革:老版GJB548B里方法2019.2在目的里大概说了本试验的目的是确定芯片或无源器件安装在管座或其他基板上所利用的材料和工艺步骤的完全性,但是整篇内容会让人误认为该方法紧张是环绕芯片,仅在3.1里的把稳条款进行了对付无源元件的哀求,使得很多人误认为该方法仅适用于芯片。而新版则把老版描述的芯片换成了被试件,两个名词的变更,表明了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芯片,也适用于无源元件,并在方法里增加了4.3.2元件剪切强度,加强了文件的辅导性及严谨性,我们举一个各版本里图片的变革,详细见图1所示。
图1a GJB548C方法2019.3里图3
图1b GJB548B方法2019.2里图3
图1c MIL-STD-883L METHOD 2019.10里FIGURE 2019-3
有效粘接面积的变革:重新老版本的失落效判据中比拟可以看到“芯片在附着材料上的残留”变更成了“有效粘接面积”,有效粘接面积不只是芯片在附着材料上的残留还包含了分离后粘接材料与被试件或基板/底座的粘接面积。举一个例子,某个芯片采取焊料粘接,剪切强度符合GJB548B方法2019.2里3.2 b)判为失落效,个中如果是由于芯片在附着材料上的残留小于附着区面积的50%(残留面积为40%)而判为失落效的话,而粘接材料有25%粘接在底座上(该粘接材料起到粘接被试件和底座的浸染,如无空洞),那此时对付新标准来看,它的有效粘接面积实在为65%,就能判为合格了。之以是失落效判据变更为有效粘接面积,紧张考虑到有些被试件的剪切强度是小于粘接材料强度的或者说被试件属于易碎材料,仅关注被试件的残留面积,并不能证明粘接不稳定。
02增加内容的变革
本次新版标准里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有助于读者理解有效粘接面积、无效粘接面积和附着区面积,方便我们后续对失落效判据的理解。
本次新标准里比较老版本增加了“4.3.1.1 环氧树脂类材料粘接”、“4.3.1.2 共晶、焊料或其他类型材料的粘接”细化了不同粘接材料的失落效判据,比较MIL-STD-883L增加了“4.3.2 元件剪切强度”更加明确了元件的判断方法,更具辅导性。
03失落效判据的变革
通过新版本可以看到本次失落效判据分为了“4.3.1.1 环氧树脂类材料粘接”和“4.3.1.2 共晶、焊料或其他类型材料的粘接”,细化了不同粘接材料的失落效判据,详细剪切强度哀求见表1和表2所示。
表1 环氧树脂类材料粘接剪切强度哀求
表2 共晶、焊料或其他类型材料粘接剪切强度哀求
通过表1和表2可能会有人疑问,为什么有效粘接面积没有下限呢?有效粘接面积为0时,如果剪切强度>6kg能判为合格吗?实在这里面紧张是对有效粘接面积的观点不足理解,既然叫有效粘接面积了,就不可能有0值的存在,存在0值了,就不叫有效粘接面积了,直接可以判为不合格品了。
本日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还须要理解其他内容,可以私信联系我们,您的支持,将是我们提高的动力,欢迎点赞关注,写文不易,感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