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话题热度的考虑,媒体和舆论每每会将焦点集中在新势力品牌上,然而,当我们细数各车企的成本实力,包括财务状况、生产能力、发卖网络、互助资源等维度的数据,就会创造,能站在顶峰展示肌肉的,依然是那些超级大集团。
个中,有些企业受路径依赖和决策灵巧性不敷等制约,从燃油车到电动化的转型动作缓慢,布局掉队了市场一大步;有些企业则积极探求出路,利用市场地位多元布局。在这份《资产实力Top20》中,我们筛选出了2022年度资产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大概在2023年的榜单上,它们的产品将有更亮眼的表现。
Top1-3
特斯拉当仁不让
只管股价就像电视剧一样跌宕起伏,但说到“环球最有代价的汽车制造公司”,特斯拉当仁不让。2021年10月26日,特斯拉市值首次打破一万亿美元大关时,环球财经媒体哗然,连马斯克都愉快地发了一条推特:“猖獗万亿时候!
”
如今特斯拉已经投产了四大超级工厂,包括位于美国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厂(生产Model S、Model X、Model 3和Model Y等车型)、美国得州的奥斯汀超级工厂(生产4680版和2170版Model Y、Cybertruck、Semi电动半挂以及新款Roadster)、中国上海工厂(生产Model 3、Model Y等车型)、德国柏林工厂(生产2170版和4680版Model Y)。
(特斯拉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
此外,特斯拉还投产了内华达州吉加1厂(生产Model 3电机和电池组、储能产品Powerwall和Powerpack)和纽约吉加2厂(生产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电池),未来的布局野心勃勃短期内仍旧一马当先。
作为豪车品牌代表之一,奔驰的成本实力非常雄厚,根据其2023年2月17日公布的财报,净利润和业务额都有不错的增长。然而在新能源车市场上,奔驰的品牌影响力却没有辐射过去,产品布局的滞后、市场策略的摇摆不定,都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诟病。
以EQ品牌为代表的奔驰新能源车,紧张包含三种技能路线:EQ BOOST(电气化内燃机技能),EQ POWER和EQ POWER+(插电式稠浊动力技能),EQ(蓄电池/燃料电池纯电驱动技能)。但目前市场上主售车型都勾留在“油改电”范畴。
奔驰两款基于纯电专属平台的产品EQS与EQE,是2022年才推出的,第一个发卖年份的表现有待不雅观察。其首款EVA纯电平台打造的SUV,直至2023年2月下旬才在中国上市,尚未引发热度。另一个纯电平台MMA的产品,则要等到2024年才会发布。因此,它未来的产品力能否与特斯拉等品牌相反抗,仍属于未知数。
豪华品牌的另一个掌门人宝马,近两年的税前收入和净利润增长都非常迅猛,因此资金实力也颇为雄厚。它主售的新能源车型,紧张有最新的i4/i7、已经发布的i3、iX3和5系新能源。相对付奔驰EQ系列均匀每月3位数的销量(2022年),宝马纯电动车的市场表现轻微好一些,iX3在2022年实现了26949辆的总销量。
从产品方案上看,宝马准备在2023年推出的国产iX1或许会是一个亮点,毕竟其燃油版在过去还是有不小市场根本的。与iX1出自同一平台的MINI Countryman EV听说也将于今年推出。然而,宝马真正的纯电平台Neue Klasse却步调缓慢,估量要到2025年才会搭载在所有电动车款上。到时它能否追上提早开跑的竞争者们,有待不雅观察。
Top 4-10
广汽长城南北角力
在一众成本雄厚的外国企业中,广汽、长城和上汽这几家中国企业尤为显眼。
总部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广汽集团,目前拥有超过11万名员工,在2022年产销分别实现315,886辆和309,548辆,同比分别增长118.3%和116.7%。它在2022年《财富》天下500强中排名186名,其旗下广汽埃安、巨湾技研、如祺出行三家企业,也登上了福布斯中国2022新晋独角兽榜,表现亮眼。
(广汽集团)
在新能源车领域,广汽近年来持续发力。以广汽埃安为例,启动混改、百万元级别量产超跑亮相、完成A轮引战融资、提前实现整年销量翻倍、自建电池工厂动工等一系列加速百口当链布局和成本化运作的动作,构筑起了护城河上风。
广汽丰田则构建起包括HEV(电混)、PHEV(插混)、BEV(纯电)、FCEV(氢电)在内的多元技能路线,形成“全方位电动化”布局。2023年将发布的12款双擎产品、bZ纯电品牌新车型都值得期待。而第二代MIRAI氢燃料电池轿车也已在南沙示范运营。
总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长城汽车,旗下拥有哈弗、魏牌、欧拉、坦克及长城皮卡五大整车品牌,以及独立运营汽车科技公司沙龙智行。它如今已将自己定义为“环球化智能科技公司”,用“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品牌表达造车理念,涵盖汽车研发、设计、生产以及汽车生活百口当链,并投资了数十亿元培植研发硬件能力,包括环境风洞、电磁兼容、聪慧交通等国际一流的综合实验室、试验园地。
2022年,长城汽车营收超1373亿元,创了历史新高。据悉,长城汽车将于2023年陆续投放十余款重磅新能源车型,个中包括已经亮相的哈弗H-DOG、魏牌蓝山DHT-PHEV等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外洋市场累计销量已超百万辆,2022年外洋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1.28%,这种渠道上风,也为其新能源车的环球推广形成了助力,在我国汽车出海势头日益上扬的未来,是个不小的上风。
2022年,大众集团以2958.2亿美元的业务收入位列《财富》500强的第8位,成为汽车企业中排名最高的,超过了第13位的丰田汽车,因此拿下了“环球最大汽车生产商”的头衔。只管它早在2018年便宣告了“ALL IN纯电,并估量到2025年,让电动化车型占其在华产品组合中的35%,但“大象转身”依然是个困难的过程。
目前大众的纯电车型以ID系列为主。与新势力品牌比较,其产品外不雅观和设计较为中规中矩,辨识度不算高,产品丰富性也有待提高。随着MEB+平台升级,并根据中国客户做出针对性的调度(比如装备分外电池上壳体,搭载相应速率更快的三星V7芯片,为中国市场供应安卓系统分区等),其未来的产品力该当会有更大提升,近期将推出的中高端车型ID.7也值得期待。
成立于1937年的丰田汽车公司,也是当之无愧的汽车界“老大哥”之一,以2793.4亿美元的营收在2022《财富》500强位列第13位。丰田虽是新能源的先行者,但其核心技能一贯在混动领域,在纯电动车领域发力较晚,直到2021年,才宣告将新能源方向转为纯电动汽车,推出丰田bZ系列、丰田Lifestyle系列、雷克萨斯Electrified系列,并操持在2030年前在中国、欧洲、北美地区实现100%纯电动化。
对付一个起跑掉队,身躯弘大的企业来说,这份操持无疑是野心勃勃的。然而到目前为止,它的纯电车基本都是面向环球的,缺少针对某些区域喜好打造的产品,因此除了bZ系列外,其他车型对付中国消费者来说比较陌生,如何将长期积淀下来的品牌影响力,转化为新能源领域发展的助力,恐怕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节点。
采写:南都·湾财社 胡雯雯
出品方:南方都邑报 湾财社 N视频
出品人:戎明昌 刘江涛 陈定亲
项目策划:王莹
项目统筹:王卓江 伍静妍 关健明 范玉平
实行统筹:梁罗喆 黄露
:梁罗喆 胡雯雯 陈镜安
编辑:黄露 郭毓玲 李美钰
技能:郑冰蓉 梁秀霞
设计:张博 林泳希
数据互助机构:中国汽车流利协会、北京精真估信息技能有限公司、广州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瓜子二手车、盖世汽车研究院、黑猫大数据中央、车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