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 » 芯片行业的非连续性_半导体_芯片

芯片行业的非连续性_半导体_芯片

萌界大人物 2025-01-13 23:09:47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根本材料与商业模式的互动

引子

8月7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中指出,由于美国制裁令,华为的芯片在今年9月15日之后将无法制造。
因此,华为在今年秋日发布搭载麒麟芯片的Mate40后,这将是麒麟高端芯片系列的末了一代。

芯片行业的非连续性_半导体_芯片 芯片行业的非连续性_半导体_芯片 智能

芯片行业的非连续性_半导体_芯片 芯片行业的非连续性_半导体_芯片 智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华为投入重金研发的麒麟系列芯片,很有可能至此就画上了句号。

纵然能够设计,仍旧不能制造。
华为芯片的断供,成为了高科技卡脖子的最新热点。

感叹之余,我想借着这个话题,来回顾一下芯片行业的发展历史,看一看这个中的非连续性。

方寸之间

芯片是集成电路的普通说法,英文名Integrated Circuit,因而常简称为IC。

大略来说,集成电路便是把大量的电路浓缩在半导体芯片的方寸之间。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芯片的制造可以看作是微雕的过程,寻衅着人类科学技能的极限。

我们用几个数据,让大家先直不雅观的感想熏染一下。

从1946年人类第一台打算机出身算起,集成电路家当经由了70年的发展。
如今,条记本电脑中2.0GHz的CPU,运算能力高达20亿次/秒,相称于人类第一台打算机5000次/秒运算速率的40万倍,然而其大小只有5平方厘米旁边,仅相称于第一台打算机150平方米占地的30万分之一。

再比如,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980芯片,最高主频2.6GHz,仅有1平方厘米,大约为一个拇指盖大小。

时至今日,芯片已经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比如,在我们的手机里,就有着数十颗芯片,掌管动手机性能的方方面面,诸如运行速率快烦懑,显示效果好不好,存储速率与容量,游戏画质高不高,无线旗子暗记稳不稳,指纹识别安不屈安,等等。

所有这统统,都来源于集成电路家当在芯片小型化上的不懈努力。

与之相对,我们会常常听到,台积电/中芯国际等芯片代工企业,其前辈制程工艺进入了14nm、7nm、5nm乃至3nm之类的说法。

大略来说,这些数字代表了晶体管的尺寸大小。
越小的晶体管尺寸,意味着单位面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量越多,芯片的整体性能也越好。

因此,这些数字在集成电路家当内,也被称为芯片的工艺节点。

最近十多年来,芯片的工艺节点走过了如下的进化进程:

350nm -> 250nm -> 180nm -> 130nm -> 90nm -> 65nm -> 40nm -> 28nm -> 20nm -> 14nm -> 10nm -> 7nm -> 5nm -> 3nm

如果我们把前后两个节点的制程尺寸相除,就会创造它们坚持着0.7倍的等比关系。

随着工艺节点的不断缩小,芯片制造技能正在逐渐触及物理理论的极限。
每一次工艺节点的升级,都意味着研发韶光与本钱的指数级提升。

我们再来看几个数字,感想熏染一下。

先看一下投资体量:支持180nm工艺的8寸晶圆厂的投资价格大约为100亿元公民币,匹配10nm工艺的12寸晶圆厂的投资价格则达到了100亿美元,而台积电的5nm工艺的厂房投资则高达250亿美元。

再看一下生产耗电:中国最大的集成电路生产中央,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其年耗电量达到了6千万千瓦时,和全体上海市居民用电一个量级。

以是,集成电路家当聚拢了科技密集、成本密集、能耗密集等多个特点。

如今,伴随着集成电路家当发展的摩尔定律,也越来越难以匹配18-24个月的进化周期。
业内普遍估量,2025年前后摩尔定律将走向终点。

材料的代际

芯片家当的发展,和半导体材料的改造,息息相关。

183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创造了一种分外材料:硫化银。
随着温度的上升,硫化银的电阻降落了。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创造半导体材料。

常日的晶体,随着温度的提升,晶格震撼加倍厉害,电阻便会增加。
对半导体材料而言,温度的上升会使自由载子的浓度增加,反而有助于导电。

这便是半导体的奇妙性子之一,在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且其导电性可控。

随后的半个世纪里,科学家陆续创造了半导体的其余三个性子:光照下产生电压(光生伏殊效应,光伏发电的事理)、光照下电导增加(光电导效应)和电导与所加电场的方向有关(整流效应)。

1911年,半导体这个名词被首次利用。
直到1947年12月,贝尔实验室首次完全的总结出半导体所具有的这四个特色。

到目前为止,半导体材料被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半导体,又称为“元素半导体”,代表性的有硅基和锗基半导体。
个中,硅基半导体技能最为成熟,运用也最为广泛。

以硅材料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材料,取代了笨重的电子管,引发了集成电路家当的发展和全体IT 家当的飞跃,广泛运用于信息处理和自动掌握等领域。

目前,环球95%以上的半导体芯片和器件是用硅片作为根本功能材料而生产出来的,这也是芯片制造厂称为晶圆厂的缘故原由。

硅片的尺寸不断变大,从1960年的0.75寸(约20mm),1965年的1.25寸,到1975年的4寸,再到2001年的12寸,直到2020年的18寸(450mm)。
当前的主流,是8寸和12寸硅片。

硅片占全体半导体材料市场的32%旁边,行业市场空间约76亿美元。
这一领域紧张由日本厂商垄断,近年来我国在硅片领域不断国产化,8寸和12寸的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第二代半导体,是化合物半导体,代表性的有砷化镓(GaAs)和磷化铟(InP),还包括许多其它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以光纤通信为根本的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的兴起,以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材料开始崭露头脚。

这些化合物中,商业半导体器件中用得最多的是砷化镓(GaAs)和磷砷化镓(GaAsP),磷化铟(InP),砷铝化镓(GaAlAs)和磷镓化铟(InGaP)。
个中以砷化镓技能较成熟,运用也较广。

GaAs、InP等材料适用于制作高速、高频、大功率以及发光电子器件,是制作高性能微波、毫米波器件及发光器件的优秀材料,广泛运用于卫星通讯、移动通讯、光通信、GPS导航等领域。

化合物半导体不同於硅半导体的性子紧张有两点:其一,电子迁移率较硅半导体快许多,因此适用于高频传输;其二,具有直接带隙,适用发光领域。

但是GaAs、InP材料资源稀缺,价格昂贵,并且还有毒性,污染环境,InP乃至被认为是可疑致癌物质,这些缺陷使得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的运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环球GaAs 半导系统编制造商市场份额最大的五家企业分别是Skyworks、Triquint、RFMD、Avago、穏懋,约占环球总额的65%。
而在GaAs 原材料领域,IQE、全新、Kopin 三家公司霸占市场67.3%的份额。

第三代半导体,又称为宽禁带半导体,代表性的有碳化硅(SiC)、氮化镓(GaN)、金刚石等,其禁带宽度(Eg)大于或即是2.3电子伏特(eV)。

当前,电子器件的利用条件越来越恶劣,要适应高频、大功率、耐高温、抗辐照等分外环境,这成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的运用背景。

和第一代、第二代半导体比较,第三代半导体具有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和高键合能等优点,可以知足当代电子技能对高温、高功率、高压、高频以及抗辐射等恶劣条件的新哀求,是半导体材料领域有前景的材料。

在国防、航空、航天、石油勘探、光存储等领域有着重要运用前景,在宽带通讯、太阳能、汽车制造、半导体照明、智能电网等浩瀚计策行业可以降落50%以上的能量丢失,更可以使装备体积减小75%以上,对人类科技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从目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究情形来看,研究重点多集中于碳化硅(SiC) 和氮化镓(GaN)技能,个中SiC 技能最为成熟,研究进展也较快;而GaN 技能运用广泛,尤其在光电器件运用方面研究比较深入。

碳化硅器件和电路具有超强的性能和广阔的运用前景,因此一贯受业界高度重视,基本形成了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的局势。

目前,国际上实现碳化硅单晶抛光片商品化的公司紧张有美国的Cree 公司、Bandgap 公司、Dow Dcorning 公司、II-VI公司、Instrinsic 公司;日本的Nippon 公司、Sixon 公司;芬兰的OkmeTIc 公司;德国的SiCrystal 公司等。

此外,GaN 光电器件和电子器件在光学存储、激光打印、高亮度LED 以及无线基站等运用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上风,个中高亮度LED、蓝光激光器和功率晶体管是当前器件制造领域最为感兴趣和关注的。

举个例子,氮化镓基蓝光LED的发明使高效白光LED照明得以实现,引起了人类照明光源的又一次革命。

目前,全体GaN 功率半导体家当处于起步阶段,各国政策都在大力推进该家当的发展。
国际半导体大厂也纷纭将目光投向GaN 功率半导体领域,关于GaN 器件厂商的收购、互助不断发生。

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家当的起步较慢,但是随着政策勾引效应逐步显现,中国第三代半导体家当正迎来高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中国第三代半导体家当取得了本色性的发展,据CASA初步统计,2017年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整体产值约为6578亿(包括照明),较2016年同比增长25.83%。

在第三代半导体方面,海内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是三安光电,氮化镓正是其豪掷330亿旁边投资的七大核心项目之一。
此外,扬杰科技、国民技能、海特高新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开始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业务。

与此同时,海内支配的多条第三代半导体干系产线相继启用或投产。

在SiC领域,中车时期电气6英寸碳化硅(SiC)家当化基地技能调试圆满完成;环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6英寸SiC中试线进入安装调试阶段;世纪金光SiC和GaN生产线开始安装;中电科55所6寸SiC中试线投入运行。
在GaN领域,江苏能华和英诺赛科的8英寸Si基GaN生产线相继开始启用;三安集成、海威华芯、天津中环、江苏华功、大连芯冠、聚力成半导体等均在有序推进中。

模式的演化

根本电路家当自出身之初,便是科技与成本双密集的家当。

早期的企业,须要自行完成从芯片设计、到芯片制造、再到芯片封装测试的百口当链过程,以元器件的形式向市场供应芯片产品,可谓大包大揽。

这种模式,也被称为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模式。
用现在的话来说,便是家当链垂直一体化。

IDM模式的优点紧张有两方面:其一,通吃家当链各环节的利润;其二,统揽家当链各环节的技能要点(Know How)。

IDM模式的代表性企业便是英特尔(Intel)。
其核心产品CPU芯片,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器件成品,全部由公司一家完成。
电脑制造商从英特尔那里直接购买CPU成品,就可以组装电脑产品了。

进入1980年代,摩尔定律推动工艺节点提升,所带来的成本开支的指数级增长,开始让IDM模式面临寻衅。

产品价格的线性下跌,与产品本钱的指数型增长,开始发生具有迁移转变点意义的碰撞。

在此之前,IDM模式的芯片企业,通过发卖产品赚牟利润,再将利润的一部分投入到下一代制造工艺的研发之中,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支撑摩尔定律18-24个月的迭代周期。

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指数级增长的成本开支开始吞噬越来越多的企业利润,使得大量生产规模有限的芯片企业入不敷出,逐渐陷入经营困境。

同时,由于芯片的种类繁多,纵然是大型芯片企业,也只有旗舰级产品的生产规模能够覆盖成本开支,因而只能坚持部分产线的工艺升级。

1987年,时任德州仪器(TI)资深副总裁的张忠谋,辞去美国的高薪职位,回到台湾,动手创办环球第一家专注于芯片制造的工厂台积电,从此首创了Foundry模式。

这是一次划时期的转变。

当时,环球的芯片企业处于百分百的IDM模式,创新的Foundry模式鲜有人看好。

事实证明,张忠谋独具眼力,凭借着对集成电路家当链的深刻洞察,台积电重新定义了芯片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

至此,芯片行业开始了专业化分工,形成了专注于设计的Fabless公司+专注于制造的Foundry公司的全新模式。

Foundry模式的涌现,让大量的中小型芯片公司如释重负,不再须要投入重金升级产线,而是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芯片设计之中。

而集中了全行业制造需求的Foundry公司,则可以凝聚更多的成本,与少数头部IDM公司一道,共同推动产线的升级换代。

这种模式之下,由于搜集了浩瀚中小芯片设计公司的制造需求,Foundry公司可以更大的规模进行生产,从而让飙升的成本投入通过更大的规模效应加以对冲,形成良好的商业回报。

直至今日,台积电都是芯片制造行业的绝对领先者,其前辈制程工艺领先对手1-2代。

至此,我们梳理一下当前芯片行业的商业模式:

纯设计公司(Fabless):代表性企业高通、英伟达,海内华为海思、汇顶科技、韦尔股份(收购了豪威半导体)、紫光展锐等;代工厂(Foundry):代表性企业台积电(TSMC),海内里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封测厂(Testing & Assembly):代表性企业安靠、日月光,海内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一体化公司(IDM):代表性企业英特尔、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德州仪器,海内士兰微、闻泰科技(收购了荷兰恩智浦标准半导体奇迹部)等。

整体来看,从垂直一体化走向专业分工,是芯片行业过去四十年商业模式转型的大方向。

总结

纵不雅观芯片家当的发展简史,我们会创造有两个维度:

材料端:第一代硅片,第二代化合物半导体,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模式端:家当链垂直一体化IDM模式,家当链专业分工Fabless+Foundry模式。

实际上,模式真个蜕变是和材料真个进步息息相关的,特殊是不同技能路线的成本开支。

8月4日,中芯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张汝京博士,在“中国第三代半导体发展机遇互换峰会”上,针对提问表示:

“第三代半导体是后摩尔定律时期,线宽不是很小,设备不特殊贵,但它的材料不随意马虎做,设计上要有上风,投资也不须要很大。

基于此,张博士判断第三代半导体将以IDM模式为主流。
同时,Foundry模式也有机会,重点是要有长期互助的设计公司。

从张博士的这段表述来看,第三代半导体,由于成本开支有限,最适宜的模式又切换回了IDM。

在这个赛道上的芯片企业,又开启了一轮新的循环。

后记

面对美国的围堵,中国的芯片家当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寻衅与机遇。

刚刚上岸科创板的中芯国际,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数百亿元的规模持续扩展产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不断新建晶圆厂。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芯片即将断供的华为,开始大手笔进入芯片制造领域。
积极挖人,引发同行侧目的同时,乃至传出华为将自行研制光刻机的。

看到这个,我以为如果海内能够在高端光刻机上有所打破,华为倒确实是最得当的人选。

在Foundry模式+IDM模式的双重追赶下,假以时日,我想一定会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祝福这些在第一线努力奋斗、迎难而上的人们!

参考文献

1. 《芯片简史》,墨子语,360doc

2. 《中国芯片发展简史》,花祥名,知乎

3. 《华为海思麒麟芯片简史》,电子产品天下

4. 《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史及材料性能剖析》,电子发热友

5. 《半导体材料进化史》,中科院半导体所

6. 《一文解释第三代半导体》,开普勒家当研究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