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官方 6000-U 系列 VS 5000-U 系列 GPU 性能比拟(11款游戏均匀)
这次拿到了首批上市的零刻 GTR6,采取了 AMD R9-6900HX 处理器,在 1L 以内的迷你主机市场属于性能拉满的配置。考虑到网络上关于 6900HX,尤其是采取它的迷你主机并没有深度的测试,这次的评测内容相对会比较多一些,文章长度较长(全文约6000字,建议先收藏再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对应章节进行阅读。
文章紧张内容如下:

采取2022年新设计风格的零刻 GTR6
AMD 6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浅析
AMD 6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平台代号为'Rembrandt'(伦勃朗),采取 TSMC(台积电)6nm FinFET 工艺,CPU 部分架构由5000系列的 Zen3 升级为 Zen3+。GPU 则一改沿用多年的 Vega 架构,升级为 RX6000 系列相同的 RNDA 2 架构,最高供应 12CU 的核显配置。
虽然 Zen3+ 的架构和 Zen3 系列字面变革不大,但更前辈的工艺、16MB 大 L3,CPU 核心能效部分比较 Zen3 还是有一些提升的。比较变革不大的 CPU 核心,6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其他的部分都有相称大的改进:
GPU 由 Vega 升级到了 RNDA 2、内置 2MB L2 Cache、最高 8CU 提升至最高 12CU——核显性能大幅提升PCIe 4.0——外围连接速率提升128bit DDR5 内存掌握器——支持 DDR5 5200MT/s 或 LPDDR5 6400MT/s——内存带宽提升USB 4.0 支持——对标 Intel 雷电接口的带宽、支持外接 GPU 扩展坞等RX6000 系列同款编码单元——编解码性能提升第四代显示器掌握器——支持 DP2.0、HDMI 2.1 FRL,最高四屏输出这个中对玩家而言最直不雅观的变革,该当便是全新的 RNDA 2 架构核显,AMD 也一改以往大略的 Vega 核显的命名,将全新的6000系列移动端核心显卡命名为 RADEON 660(6CU) / 680M(12CU)。在 6nm FinFET 制程下,RNDA 2 架构 GPU 最高频率达到2.5Ghz,DDR5 和 LPDDR5 的引入,也让内存带宽部分提升了50%。
核显架构和内存带宽的双重提升下,6000系列核显的游戏性能比较前代提升了100%,1080P 下已经足以搪塞一些 3A 游戏。
末了先容一下零刻 GTR6 采取的 CPU——Ryzen9 6900HX,8核心16线程 45W TDP(基频 3.3Ghz、最大加速时钟频率4.9Ghz,4MB L2 + 16MB L3 Cache),搭载 680M 核显(12CU 频率2.4Ghz),在系列中定位仅略低于最大加速时钟频更高的 R9-6980HX/HS。
零刻 GTR6 开箱
零刻的产品线划分相比拟较清晰:
GT 系列定位最高,附加功能较多(例如指纹识别,多视频输出)覆盖行业用户、高性能追求SE 系列定位主流用户EQ 系列定位入门,大略的窗口机或是播放器尾缀 Pro 则为对应系列的升级/加强版系列结尾 R 对应 AMD,I 则对应 Intel系列数字部分则对应代数(GTR6 对应 AMD 6000系列处理器,SEi 12 则对应 Intel 12代处理器)尺寸方面 GTR 系列为0.87L,SER/SEi/EQ 系列目前都为0.6L 旁边比如最新的 GTR6,GT 为系列代号,R 对应 AMD,6则对应第六代。包装方面零刻今年新品有比较大的变革,GTR6 自然也是采取了新包装,拟物芯片风格的8 Core + 8K 用来代表产品的8核心处理器,并且支持连接 8K 屏幕。
配置方面 CPU 为 AMD Ryzen9 6900HX,内存+存储分为0+0(准系统)和 32GB(DDR5-4800)+500GB(PCIe 4.0 SSD)两种,自带硬盘的版本出厂预装 Win11 专业版,目前官方售价分别为3085/4598。网络连接部分支持 2.5G LAN,WiFi 6E(1.2Gbps)以及蓝牙5.2,电源部分配置为19V6.32A(120W) DC 电源,据解释年会升级为体积更小的 DC GaN 电源。
顶盖部分采取了可更换的透气包布设计,目前有网格黑、深玄色、中国红三种,设计上自持自行改换。未来如果支持个性化定制的话,每台机器都可以有不同的顶盖设计,当然如果能够有自定义灯条/LOGO 灯就更好了。
顶盖的右下角是指纹识别键(同时集成了电源键功能),按键阁下则是零刻新的中国风 LOGO,整机采取金属机身,尺寸 168 x 120 x 43mm(0.87L),边缘部分采取金属亮面切割。
侧面进风口开孔位置,搭配 GTR LOGO
体积方面零刻 GTR6 靠近 0.9L,接口方面自然比 0.6L 机型更加富余,背面依次为 DC 电源接口、2.5G LAN1、HDMI 2.14(支持8K60Hz)、USB3.02 以及 USB2.02。视频接口方面配置了4个 HDMI,没有配置 DP 或是 USB4.0/全功能 USB Type-C,在搭配性上有一定限定(比如多设备用户显示器有 DP 接口,但 HDMI 接口被其他设备占用)。
关于这一点我专门咨询了零刻的产品经理,他们的反馈这样设计基于如下的考虑:
GTR6 紧张面向高端/行业用户,很多用户须要支持4屏全部采取 HDMI 接口线材统一,同时也更适宜搭配 4K 会议屏/电视/广告屏(这些设备很多只有 HDMI)如果采取 HDMI + DP + USB4.0/全功能 USB Type-C,用户可能须要额外购买转接器,增加本钱的同时随意马虎涌现兼容性问题4K HDMI 线材长度更长,方便用户走线四屏该当是很多行业用户喜好的配置,可以同时显示四个桌面
正面自左至右,依次为电源键、CMOS 打消键、USB3.0、USB Type-C、耳机孔
底面依旧为旁边防滑垫,起到垫高和防滑的浸染
透气包布顶盖,中心肠位留有进气孔
配件部分为挂架、1长1短2根 8K HDMI 线,电源部分依旧来自于航嘉,19V6.32A(120W)。
零刻 GTR6 拆解与剖析
关于迷你主机的定义,实在很多人持完备相反的意见:
有的用户认为迷你主机,完美的避开了条记本的便携和台式机的高性能有的用户则认为,它得到了条记本的低功耗、以及更小的尺寸,同时得到了靠近台式机的接口数量和扩展性实在以 GTR6 这样的机器而言,它采取 45W 的 HX 系列标压处理器,45W 的 TDP 可能相对付高端桌面 U(尤其是核心数量更多的旗舰 U)+独显会有差距。但是如果考虑类似的价位,和 AMD 桌面真个 5700G 为难刁难比,实在迷你主机性能方面并不弱。CPU 5700G 由于更高的 TDP CPU 方面略强于 6900HX,GPU 方面 R9-6900HX 则强出不少,虽然装机本钱可能会略高一些,但是性能不打折的同时更加安静,在更小的体积上得到了靠近台式机的扩展性。
也正是由于这些缘故原由,身边喜好小主机的玩家越来越多,小主机的品牌实在也越来越多。在网上比拟这类机器的时候,如果大略的只去看配置与跑分,会忽略一台 PC 最基本的点——做工与稳定性。这也是我一贯坚持拆机,花很多篇幅在拆解与芯片先容的缘故原由——好的设计与用料是看得见的,反之亦然。
零刻 GTR6 拆机
卸下底部的四颗螺丝,打开后盖就可以看到零刻今年新的双面散热设计,在 SSD、RAM 侧面配置有独立散热风扇。并且这块底板左侧采取金属嵌入工艺,通过导热硅胶和 SSD 直接打仗,可以进一步提高 SSD 的散热效率。
零刻 GTR6 爆炸图,比较传统的单面风扇散热,在 SSD、内存一侧增加了独立的散热风扇,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拆卸底壳螺丝后,就可以取下散热风扇底壳了,这里要把稳风扇通过排线连接主板,取下时不要过度拉扯(避免扯断 Cable)。底壳金属散热片下方放置硅胶散热垫,风扇部分为 5V0.24A(1.2W),对付降落 SSD 温度还是很有用的,详细的散热效果在后面 SSD 连续读写测试部分。
主板部分依旧采取了更具质感的玄色 PCB,高下部分为输入输出接口,中心左侧为两个 M.2 SSD(PCIe 4.01 + SATA1)接口和无线网卡接口,右侧则为2根 DDR5 内存插槽。32GB+500GB 版本出厂采取2根 16GB 英睿达 DDR5-4800,SSD 部分则是来自金士顿的高端 PCIe 4.0 SSD KC3000 500GB,第二根 M.2 插槽通过 PCIe 转接为 SATA 协议,如果能够同时支持 PCIe 协议就更好了。
镁光旗下英睿达内存,DDR5-4800,由于 DDR5 采取了全新的架构,内置了 PMIC(电源芯片)和 RCD(Registered Clock Driver),比较传统 DDR4 内存元器件会更多一些。
其余 DDR5 单条内存还支持双 Bank,传统意义上的双通道内存(两条内存组双通道),在 DDR5 时期严格来说称之为四通道(1条内存2个通道,2条内存一共4通道)/4x1R 了。
金士顿 KC3000 PCIe 4.0 SSD
取下 SSD,可以看到下方来自 Intel 的 S1183L71 网卡芯片,支持 2.5G 有线 LAN。
无线网卡部分则是最近 AMD 平台常见的 RZ608(MT7921K),支持 WiFi 6E,5G 速率 1.2Gbps
主板部件规整,CPU 背面供电部分放置了四颗聚合物电容
取下固定主板的四颗螺丝,就可以取出全体主板了,可以看到为了压制 R9-6900HX,采取了大体积风扇+大面积铜散热器,对应供电部分也放置了单独的散热鳍片。
散热片数量该当是132片,对应出风口位置有黑化处理
取下风扇可以看到采取双热管,右侧并排放置了6颗 MOS 管,对应电感搭配散热硅胶都在散热片覆盖下。
声卡芯片自于 REALTEK,型号 ALC 269
USB 主控芯片来自于祥硕(ASMEDIA),型号为 ASM3142,支持 USB3.1 Gen2 速率 10Gbps。阁下还有一颗来自谱瑞科技(Parade)的 PS8419,HDMI 2.1 12Gbps Jitter Cleaning Repeater/Retimer,官网先容是用来提高 HDMI2.1(12Gbps FRL & 6Gbps TMDS)旗子暗记质量的芯片。
其余一侧也同样有一颗 PS8419,该当是四个 8K HDMI 接口都配置了这颗芯片,来提升旗子暗记传输质量。
PS8419 官网先容
热管下方还可以看到2颗来自罗姆(ROHM)的 HP8K24 N-N Chanel MOSFET
整体拆机来说,GTR6 的布件、做工还是值得肯定的,紧张器件方面基本也来自于业界大厂。尤其是对付 HDMI2.1 接口,不惜本钱全部配置了单独的 Jitter Cleaning 芯片,这对付旗子暗记传输质量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性能与游戏测试考虑到如果纯挚只列举跑分,很多时候用户并未便利看出差异,也无法横向比较产品是否有升级的意义。这次性能与游戏测试部分,考虑到很多用户关心的问题,基于如下问题进行了测试:
Ryzen9 6900HX VS Ryzen9 5900HX 跑分与游戏比拟1080P 3A 游戏&网游测试不同分辨率、画质、AMD RSR(基于古墓丽影暗影)GTR6 基准性能测试Ryzen9 6900HX VS Ryzen9 5900HX 跑分与游戏比拟首先内存带宽比拟,GTR6(R9-6900HX)搭配 DDR5-4800,R9-5900HX 则搭配 DDR4-3200,利用 AIDA64 测试内存读写以及延迟。由于 DDR5 高带宽的上风,内存读取方面 R9-6900HX 领先10%,写入部分更是领先32%,复制部分则领先采 DDR4-3200 内存的 R9-5900HX 21%。在对内存带宽敏感的运用中,R9-6900HX 的性能表现是明显优于 5900HX 的。
而在很多人担心的内存延迟方面,搭配 DDR5-4800 的 GTR6 延迟也仅88.2ns,虽然比较 DDR4-3200 的80.1ns 延迟略大,但是低于 100ns 的延迟对付性能方面是没有明显影响的。
核显部分 R9-6900HX 12CU+RDNA 2 架构,比拟 R9-5900HX 是翻天覆地的变革了,实测 Time Spy 得分2339、Fire Strike 得分6742,比较 R9-5900HX 分别提升了67%和55%。GPU 部分已经远远甩开了 Vega 核显,性能水平已经非常靠近桌面真个 GTX1050Ti,有了 Radeon 680M 核显,GTX1050Ti 以下的核显可以彻底淘汰了。
更靠近真实游戏的 FFXV Benchmark 中,6900HX 领先幅度也与 3DMark 类似,比较 5900HX 提高了55%旁边,GPU 性能提升幅度还是很客不雅观的。
实际游戏中,采取 RDNA 2 架构的 R9 6900HX ,表现也明显强于 GCN 架构的 5900HX。在刺客信条奥德赛(1080P)、古墓丽影暗影(1080P),这些对 GPU 哀求较高的 3A 游戏中, R9 6900HX 均匀帧率都领先45%~65%,从30帧勉强游戏的帧率提高到50~60帧的水准。而 LOL 这些网游,由于对 GPU 需求并不是太高,4K 最高画质下 R9 6900HX 也领先 5900HX 大约10%以上。
1080P 3A 游戏&网游测试
在6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发布会上,AMD 给它贴了一个知足 1080P 3A 游戏的标签,这里也就测试了一些常见的 3A 游戏,看看 1L 以内的小主机能否实现 3A 自由。
测试游戏统一利用 1080P 分辨率,实测刺客信条奥德赛45帧、古墓丽影暗影56帧,优化良好的地平线5更是轻松跑到了75.9帧,如果提到画质选项到中画质,地平线5依旧可以达到58.4帧。相对更吃性能的战神4目前实测帧率为30帧,不过战神这类游戏在主机上同样也是30帧,还是可以流畅运行游戏的,如果想要得到更高的帧率,也可以通过降落分辨率+开启 RSR 来得到帧率与画面的平衡。射击游戏彩虹六号围攻对 FPS 需求较高,R9 6900HX 也轻松跑到了121.4帧,搭配 120/144/165Hz 1080P 高刷显示器也是很得当的,而前段韶光大火的老头环(艾尔登法环)帧率也在42帧,用 6900HX 搪塞主流 3A 1080P 确实是没有问题的。
刺客信条奥德赛
古墓丽影暗影
地平线5低画质
地平线5中画质
战神4
彩虹6号围攻
艾尔登法环
网游方面压力实在就更小了,4K 画质下 LOL 可以轻松跑到114帧,而 1080P 最高画质下原神也可以跑到均匀54帧,不但是流畅原神而是高画质畅玩了。
原神 1080P 高画质
4K 最高画质 LOL
今年是天下杯年,足球游戏相对也是比较火爆,不过考虑 FIFA 基本是年年小修小补,我这边几年也没有更新新版的 FIFA。基于寒霜3引擎的 FIFA19 优化还是很不错的,在 1080P 极高画质 + 4xMSAA 抗锯齿 + DX11.0 API 下,游戏均匀帧率达到了90FPS,在小主机上高画质踢踢球也是 OK 的。
FIFA19 均匀帧率90帧,中间偶尔涌现的20帧率为角球/任意球等动画过度限定,游戏整体是非常流畅的
不同分辨率、画质、AMD RSR(基于古墓丽影暗影)
6000系列移动处理器采取的 RNDA 2 架构,不止在性能上远胜前代 GCN,同时也将 RSR (Readon Super Resolution)带到了 680M 集显当中。利用超分辨率技能,一方面可以降落渲染分辨率来提高帧率,其余一方面则可以寻衅更高的分辨率(例如以 4K 分辨率运行游戏)。
这里以古墓丽影暗影为例,R9 6900HX 在 1080P 最低画质下可以以56帧运行,当提高到低画质时依旧可以录得48帧,进一步提高到中等/高画质则会降落到37/35帧。而如果选择 4K 分辨率,纵然最低画质下则只能跑到20帧,无法流畅运行游戏。
而开启 RSR 之后,利用 1440P 分辨率渲染,RSR 到 4K 的帧率依然有30帧,而如果以 1080P 分辨率渲染,RSR 4K 依旧可以保持流畅的55帧。合理的利用 AMD 的 RSR 技能,集成显卡也可以以 4K 分辨率运行很多的 3A 大作。
GTR6 基准性能测试
和前代平台比拟、游戏对标、不同分辨率+RSR 比较完之后,相信大家对 R9-6900HX 的性能表现该当已经比较清楚了,末了的部分还是老例将跑分数据汇总,方便大家和自己手头的设备做比较。同时像是 GTR6 采取的 PCIe 4.0 SSD,散热和噪音掌握,也都放在根本性能测试展开。
首先是代表综合性能的 PCMark,实测 GTR6 得分6603,8核心16线程 Zen3+ CPU 搪塞日常办公早已是戳戳有余。CrossMark 总得分也达到了1679,生产率部分得分1672、创造性部分得分1698,反应能力部分得分1640。
在有娱乐大师中,整机性能也达到了110万分,以集成显卡就击败了全国84%的用户。
3DMark 跑分部分,Time Spy 得分2620,个中 GPU 得分2239、CPU 得分8250。3DMark Fire Strike 总分6215,个中 GPU 得分6742,Physics 得分21908,Combind 得分2336。
wPrime 部分 32M 打算共耗时8.107s,1024M 打算耗时 255.059s,Fritz Chess Benchmark 16线程下每秒可以打算29421千步。
AIDA 64 内存读写测试,DDR5 4800 带宽已经远超主流的 DDR4 4000
这次 GTR6 标配的这块金士顿 KC3000 SSD,也属于顶级的读写水平,实测顺序读取速率7010.75MB/s,顺序写入也高达3917.71MB/s,4K 部分随机读取也达到了684.26MB/s、随机写入382.62MB/s。
得益于零刻的 SSD/内存散热设计,这块 PCIe4.0 SSD 虽然性能刁悍,但是温度却掌握在非常好的水平。日常待机温度仅30度,而在 ATTO 3轮连续读写测试之下,SSD 最高温度也仅38度,实在是非常的清凉。
连续读写测试
日常待机
解码性能
AMD GPU 的解码单元一贯相对掉队于 Intel,不过这次 6900HX 升级到 RDNA 2 架构后,解码单元也进化到了 RX6000 系列相同的规格,全面支持 HEVC/VP6/AV1 SD~8K 的编解码。
实测 B 站 4K 视频+开启弹幕的情形下,CPU 占用率也仅10%,本地视频播放部分 4K170M、8K HDR、4K 原盘也都可以硬解。
8K HDR 解码
4K 170M 解码
4K 蓝光 Ironman X265 10bit
噪音与温控
室温15度环境下,轻载噪音为46.8分贝,20cm 人位分贝为38.8分别,基本与环境背景噪音相称,静音方面表现依旧精良。
Furmark CPU+GPU 双烤30min,CPU 温度稳定在61.6度,最高温度67.6度。满载时风扇转速明显提高,实测风扇噪音在50.1分贝,人位噪音仅46.6分贝。
结语锐龙6000系列移动版,是近2年来 AMD 平台的一次大升级,GPU 架构由 GCN 升级到 RDNA 2,辅以更多的 CU 单元让 GPU 性能取得近乎翻倍的提升。DDR5、PCIe 4.0、新的编解码单元,让6000系列的性能水桶全面提高,比较5000系列属于大幅变革的一代。对用户而言,这个中最明显的提升相信还是 GPU 部分,核显迷你主机也拥有了 1080P 3A 自由,常见的网游画质、分辨率、帧率设定也基本可以一次拉到顶。
作为首批开售 R9 6900HX 主机,零刻 GTR6 的做工、硬件用料都相称不错,细节部分本文拆机部分已经有很详细的阐述,相信看完拆机图后大家也都会有一个客不雅观的判断。回到机器本身,3085/4598比较上一代 GTR5 差距并不算大,如果不追求 32GB 内存,两条拆机 DDR5-4800 内存仅需200旁边,加上500元旁边的 SSD,准系统版本搭配整机的价格也仅3700 ~ 3800(3085 + 200 + 500),性价比方面还是很不错的。如果追求得手即用,32GB+500GB 版本虽然看起来比 DIY 略高,但实在考虑 32GB 英睿达 DDR5 内存条套装就在900旁边,加上 SSD 和 Win11 专业版系统的价格也是很合理的。选择准系统 DIY,还是得手即用的版本,实在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台机器也并非完美,或者说任何迷你主机都会有一些遗憾,在有限的体积下对接口、扩展性总会有些取舍。GTR6 的取舍点紧张有3个:
(为了散热/稳定性/更好的性能开释)放弃了2.5英寸盘位选择了 M.2 SATA SSD 盘位4个 8K 视频接口全部为 HDMI没有 USB4.0 接口对付大部分用户而言,第一点实在看起来比较难接管(但可以通过入手大容量 SSD 一步到位办理),第二点考虑利用环境并不算太大的问题。如果对硬盘容量有较大的需求,个人以为可以直接选择准系统版本,一根大容量 SSD 一步到位即可。而对付 USB4.0 或是第二个 SATA 2.5英寸盘位有需求的用户,也可以考虑零刻的 SER6 Pro——采取 R7 6800H 处理器,虽然极限性能不如 GTR6,但是供应了第二个 SATA 盘位,同时也支持 40Gbps 的 USB4.0 接口,外接高速设备/扩展坞均可。
好了,本篇文章到此结束,深度评测的文章长度来到了6000+,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全面的理解 R9 6900HX 的小主机。末了感谢大家的不雅观看,也希望大家点赞、收藏并在评论区留言,我是 KC,我们下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