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把握智能制造成长的趋势与重点_智能_技巧

把握智能制造成长的趋势与重点_智能_技巧

落叶飘零 2024-09-04 19:28:0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智能制造是前辈制造技能和新一代信息技能的深度领悟,代表着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紧张方向。
习近平总布告指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家当技能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家当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度当迈向环球代价链中高端。

智能制造发展的新趋势

把握智能制造成长的趋势与重点_智能_技巧 科学

经由多年造就,我国智能制造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总体上看,我国智能制造发展从初期的理念遍及、试点示范阶段进入试点示范引领、供需两端发力、多方协同推进的新阶段,通过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行动、大力履行智能制造工程、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当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遍及率分别达到55.7%、75.1%。
智能制造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能的发展,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新趋势。

智能制造的人本化。
人本智能制造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新理念,智能制造的发展开始重点考虑社会的制约成分,智能制造系统设计正在纳入人的成分,人的利益和需求日益成为生产过程的核心。
譬如,人机互助设计和人机协作装备的推出,使人从许多机器化生产中解脱出来,人与机器可以发挥各自上风,协作完成各项事情,推动家当模式的变革。

智能制造的多领域集成发展。
在早期,智能制造紧张侧重于物理系统的感知与集成,随后开始与信息系统进行深度领悟,近年来则进一步与社会系统进行领悟。
在多领域集成发展的过程中,智能制造通过不断融入更多的制造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催生出预测制造、主动制造等数据驱动的制造新模式,使制造模式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制造系统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

企业组织形态发生较大改变。
随着智能制造技能的日趋繁芜,传统家当链的模式正在被冲破,终端客户方向于选择完全的办理方案。
相应地,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办法也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以客户为中央和数据驱动更为普遍,企业组织架构正在向扁平化、平台化方向转变。

智能制造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制造业正在积极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新趋势,并且在一些关键领域和技能上抢占了上风地位。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使智能制造的人本化推进缓慢。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智能制造运用试点事情,推进示范项目、推广范例履历。
截至2021年底,我国工业互联网的运用已经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工业APP数量打破60万个,建成了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造就较大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
但企业智能化转型尤其是实现人机协同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我国许多企业仍处于工业2.0、工业3.0阶段,对生产设备、业务流程等进行全面更新或者改造升级,对工人进行新技能培训,须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但资金等要素短缺严重限定了企业的人本化改造。

智能制造的一些根本性技能存在短板,使多领域集约发展的根基不牢。
目前,我国已经节制了长期制约家当发展的部分智能制造技能,包括机器人技能、感知技能、繁芜制造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能等。
以智能掌握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家当体系初步形成。
但智能制造的共性技能、关键技能仍存在短板。
比如,我国工业软件实力较弱,工业仿真设计软件基本被国外垄断,高档数控机床、智能传感器等对入口的依赖程度较大,很大一部分新材料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无法开展运用转化,等等。

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智能化转型存在明显的弱项。
以客户为中央和数据驱动的企业生产和管理模式须要以新型管理技能人才军队和全新的行业标准为支撑。
从人才军队来看,我国智能制造人才存在构造式缺口。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需求为750万人,而缺口为300万人;到2025年,人才缺口估量达到450万人。
从标准体系来看,我国正在逐步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已经发布国家标准285项,牵头制订国际标准28项,石化、建材、纺织等14个细分行业构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但大多行业领域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仍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处于环球家当代价链的低端位置,在国际制造标准领域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较弱,在海内智能制造标准与国外标准体系对接与互认方面仍旧有待加强。

智能制造发展的打破重点

未来一段期间是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期间。
习近平总布告强调:“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
”应抢抓这一历史性契机,通过一系列政策创新积极引领我国智能制造进行计策性的重点打破,实现我国制造业的“换道超车”、跨加倍展。

筑牢技能底基,夯实智能制造发展核心动力。
强化人工智能、认知科学、仿生制造等根本研究,推动制造技能、信息技能在智能制造中深度领悟发展。
聚焦制造业企业生产全过程,以“揭榜挂帅”办法集中资源,占领一批共性和关键技能,打破精密加工等前辈工艺技能。
环绕工业母机、智能传感等关键领域,整合伙源力量培植智能制造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央、技能创新中央、工程研究中央等创新载体。

深化推广人本化的运用,拓展需求侧拉动浸染。
智能制造技能重在运用,因此,应根据人的特性和需求,打造出可供选择的多元化运用处景,造就推广智能化设计、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
聚焦企业、行业等转型升级需求,打造范例运用处景,推动企业各环节智能化改造,探索有效推广路径,实现智能制造从点到线到面的系统发展。

加快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实现大中小企业领悟发展。
中小企业是智能制造升级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所在。
要完善“政府—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做事机构—中小微企业”多级联动的推进机制,搭建领悟发展生态。
通过推进“虚拟”家当园和家当集群培植,以信息流推动供应链、家当链高下游企业间的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家当链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折衷水平,带动中小企业智能化升级。

强化支撑体系培植,为智能制造发展供应主要保障。
加强标准体系培植,包括加强根本共性、关键技能和行业运用标准制修订和试验验证,积极推广标准的履行和标准运用试点示范。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助,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
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深化产学研协同发展机制,构建体系化的培养方案,依据行业运用需求,提升传授教化内容与行业运用契合度,培养出一支规模弘大的智能制造人才军队。

来源: 学习时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