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间如阴霾一样平常跬步不离、挥之不去的“新冠疫情”,随着近日威信组织的连续“盖章”,彷佛终于迎来了“谢幕”的时候。
5月5日,天下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告: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威信专家第一韶光进行理解读。5月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会上也专门提到了WHO的通知布告,确认这场持续三年多、传染人数超过6亿、让地球丢失了上千万人口的疫情,至少在“官方意义”上结束了。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直播中

一时之间,舆论界呈一片喜大普奔之势,各路媒体、自媒体纷纭跟进转发,或实事求是、或断章取义、或主不雅观忖度、或无中生有......各种信息席卷而来,一时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普通百姓已经以实际行动回应了WHO的这次发声,并明确表达了自己对WHO此番宣告“取关”新冠的理解:摘掉了口罩。或许,在普罗大众的认知里,WHO的官宣和新冠疫情结束是可以等价代换的,以是也就没有连续防护的必要了。
一边是大众纷纭摘掉口罩走上街头,另一边却是WHO还在强调“此时全天下成千上万的人正在ICU病房为生命而战,还有数百万人生活在长新冠的影响中”。当两个场景重叠,给人的觉得极其超现实,就在4月中旬,WHO才刚刚把XBB1.16列入“值得关注的变异株”的行列,然后过了半个月,这就结束了?
新冠病毒真的已经没有威胁了?新冠疫情真的可以确定结束了?
1
所谓“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着明确的定义:它是指“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它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并可能须要采纳折衷同等的国际应对方法的不同平凡的事宜。”这是WHO根据《国际卫生条例》所能发布的最高级别警报。
WHO宣告新冠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如果某一事宜被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意味着其具备情形严重、溘然、不屈常、意外等几个特色;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很可能超出受影响国的国界;并且可能须要立即采纳国际行动,大致包括疾病传染病例、去世亡病例、传染性、治疗效果、疫区人口密集程度、病情发展速率、是否传出国境、是否须要限定国际旅行及贸易等。
一旦WHO宣告了某种病毒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同于向全天下发出一个明显的旗子暗记:如果不采纳大规模的应对行动,则疫情很有可能发展到无法掌握的程度。各国政府应该立即进行评估采纳主要社会干预的必要性,例如,大家都很熟习的“静默”“封闭”等手段。
以是说,构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大必要条件便是疫情的“是否可控”。
WHO认为病毒的毒力减弱,人口免疫不断提高,去世亡率也已明显低落
而此番WHO宣告紧急状态结束的理论根本,正是建立在对目前新冠在环球盛行态势的评估上的。WHO在经由长期广泛的调研后,认为随着病毒毒力的减弱以及自然传染和疫苗接种建立起的“免疫樊篱”,现阶段的传染人数、住院人数、去世亡人数都处于持续低落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新冠疫情已基本达到了“可防可控”的程度,符合《国际卫生条例》中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干系哀求,因此被宣告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换言之,所谓的“新冠疫情结束”实在只是结束了紧急状态,只能说我们已经在闭幕新冠大盛行的路上实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目标,并不虞味着疫情真的已经彻底消散。
2
事实上,如果有心关注一下网上的新闻,就会看到:新冠病毒并没有消逝,疫情也并未结束,乃至仍有反复的可能,可以真正无忧无虑、弹冠相庆的时候,远没有到来。
进入2023年以来,很多地区都先后涌现过新的新冠传染浪潮,而且离中国并不迢遥——据公开宣布:4月中旬开始,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东南亚的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的新冠确诊病例都呈现明显上涨的趋势,新增病例翻了4倍还多,增长率高达454%。
“大角星”病毒
就在WHO官宣的前一天,5月4日,美国疾病掌握与预防中央(CDC)公布的2022年“全国康健统计”初版报告数据显示:新冠病毒的传播虽已趋缓,在2022年全美去世因排行榜退居第四,较前一年降了一位,但染疫致去世者仍达18万6702例,仍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数字。
今年1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传染干系去世亡病例59938例,个中新冠病毒传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去世亡病例5503例,根本疾病合并新冠病毒传染去世亡病例54435例。这是中国自开放以来,首次发布新冠去世亡人数的官方数据。
此外,中疾控4月29日发布的数据也并不乐不雅观:4月21日至27 日这一周,新冠病毒传染人数仍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个中仅4月27日一天就达6752例,而当天PCR 检测的阳性率达到 4.4%,比前一周足足增加了2.7个百分点。“五一”小长假之后,虽然很多人曾担忧的“大面积传染”并未涌现,但很多人的朋友圈里,都涌现了不少晒“二阳”的身影。
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核酸检测阳性数和阳性率变革趋势
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并且其变异仍有可能带来威胁。目前已经有至少34个国家检测到了新的“大角星”变异株XBB.1.16,虽说当前监测表明该变异株的毒性并没有明显增加,也没有涌现传染人数和重症患者激增的征象。但“大角星”的涌现本身便是一记警钟:新冠病毒没有绝迹,未来有没有可能变异出毒性和传染性更加强烈的毒株,没人能下定论。
上述一系列数据足以解释:新冠并没有真正离我们远去,相反,它实在一贯还在我们身边,犹如“刺客”一样,稍不留神,就可能跳出来给你沉重的一击。
3
事实上,就在正式宣告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WHO就连续揭橥了多篇推文,警告“任何国家现在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便是拿这个作为放松当心的情由”。WHO的态度再明显不过:此举并不虞味着新冠疫情已经不再是环球康健的紧张威胁,天下各国现在要做的是从“紧急模式”过渡到“新冠与其他传染病一同管理”的正常模式,丝毫不能松懈。
还有多位专家也纷纭加入“泼冷水”的行列,试图为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的天下公民降降温。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就担忧:最坏的情形便是有国家会由于这一麻痹大意,解除建立起来的系统,或是向民众通报“新冠已不敷虑”的旗子暗记。他表示:一旦新冠疫情再次让天下陷入危险,他会“绝不犹豫地调集专家重新对疫情进行评估”。
迈克尔·瑞安
WHO卫生紧急项目卖力人迈克尔·瑞安也强调:新冠紧急状况大概已经结束,但这并不能和新冠已经不会再造成威胁划等号。“在大部分情形下,只有到下一个大盛行开始了,这个大盛行才算真正结束”——瑞安的理论是有着历史先例背书的:1918年的大流感疫情,便是在末了一次爆发几十年之后才彻底消逝的。疫情本身不会由于WHO的“官宣”就能真的立即结束,更何况新冠这样毁坏性极高、传播极广的传染病。美国病毒学家本杰明·纽曼的批评更加刻薄:“WHO这个暧昧的公告的政治色彩远远超出了它的医学逻辑,与其说是庆祝胜利,倒不如说是向病毒屈膝降服佩服。”
综合概括一下各位专家发言的中央思想,便是新冠疫情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且它还将持续相称长的一段韶光,无论在新增病例方面还是“长新冠”的问题。
4
至此,我们可以确定:WHO对新冠的“取关”并非意味着新冠疫情已经彻底结束,它仍旧随时有着卷土重来的可能,这绝非骇人听闻。目前状况下,我们依然须要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老年人和有根本疾病的人群。
西安街头,很多人出门已经不戴口罩
被疫情夺走三年韶光之后,接下来的事情重点该当是发展经济、改进民生、尽可能填补这三年的丢失,这没有错。可以预见的是,大众的生活也将在未来逐渐规复正常。但对付病毒变异的剖析、对疫情趋势的监测和预警、针对的药物和疫苗的持续研发和运用,也不应该由于所谓的“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终止,相反,未来很长一段韶光内,干系事情仍旧还会是重中之重。
毕竟,只有身体是自己的,永久不要拿自己的康健做赌注,更何况是几十亿人的康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