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纳米工艺、3.0G赫兹主频、性能与英特尔i5同等、支持视窗(Windows)XP到10系统……这持续串技能参数,勾画出了昨天正式发布的一款国产中心处理器(CPU)芯片的大致轮廓。这些在海内领先的指标,使得该款芯片成为国产CPU的标杆;但另一方面,与国际顶尖水平比较,它还存在相称差距,提示“中国芯”须要保持创新和开放的姿态,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耐心,连续参与环球互助与竞争。
“跑分”与第七代i5不相上下
6月19日,在浦东张江科学城核心地带的一个会场,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发布了最新一代“开胜KX-6000”CPU,它采取16纳米设计工艺——约即是在1毫米宽度里可并排放置6000万根导线,有4核与8核两个版本,每核的主频为3.0G赫兹。该芯片采取环球最通畅的X86架构,也便是说可以运行基于Windows的各种软件,包括办公套件、数据库、视频播放器、虚拟现实运用、乃至是各种游戏。根据跑分评测,其性能与英特尔第七代i5芯片相称,乃至略有上风,而i5芯片是去年上市的大部分中端电脑的主流配置。

在技能上,KX-6000有几大打破:它是海内第一款主频达到3.0G赫兹的通用CPU,使国产CPU的性能第一次与国际主流产品如此靠近;它是第一款内置CPU、芯片组和图形处理器(GPU)的芯片产品,能使未来电脑的设计更简洁。此外,昨天的发布会之前,兆芯公司已经耗费大量韶光,将该CPU与近千种软硬件产品进行兼容性测试,使其能在发布后的第一韶光就能为用户所用。在国产CPU历史上,这也是第一次。
技能与生态都有里程碑意义
“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能总师、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说,兆芯KX-6000芯片的发布,是“核高基”专项的一项重大成果。◆下转第五版
其打破不仅在于技能,更推动了海内里高端CPU芯片形成家当生态,为我国追赶天下前辈水平打下了坚实根本。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则表示,CPU是集成电路行业的明珠,兆芯新款芯片的问世,是国产CPU新的里程碑。
兆芯2013年景立于上海,是由上海国资控股的一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拥有超过1000名工程师。此前几年,在“核高基”专项的支持下,它投入数十亿元,先后推出四代CPU芯片,最高性能一度靠近英特尔低端CPU芯片i3,工艺水平最高达到28纳米。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内置了兆芯上一代CPU的数百台电脑曾做事于大会,在社会上取得积极反响。时隔两年后,兆芯再次发布最新CPU,表明它有能力不断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之间的差距。
兆芯副总经理罗勇见告,KX-6000在技能方案与生态营造方面,都有显著提升。目前,兆芯已与遐想、同方等有名整机供应商紧密互助,具备了批量出货能力。配置了这款CPU的个人电脑,紧张将面向党政机关、金融、能源、交通等关键行业进行运用与推广;只等政府采购的干系流程走完,立时就可以上市。此外,这次兆芯还发布了类似架构的做事器CPU芯片,同样具备做事政务云的能力。
正视寻衅与机遇,保持开放与互助
虽然代表着国产通用CPU的最高水平,但在业内专家看来,KX-6000与国际前辈水平之间的差距仍旧很大。比如,它对标的英特尔第七代i5处理器,是2017年发布的,目前第九代i5即将上市。同时,英特尔CPU的工艺水平已达7纳米,比兆芯的16纳米领先了至少两代。更别说16纳米的CPU芯片,目前我国大陆还没有一家集成电路工厂有能力制造,兆芯的成功,实际上也是它融入环球家当链,借助境外代工厂流片的结果。
不过,随着国家对芯片家当给予越来越大的重视和投入,以及市场内需的快速开释,给了兆芯和其他本土芯片企业极大的信心。罗勇透露,最近两三年,兆芯每年的销量都会增长数倍,而且加速度还在不断提升。此外,由于芯片技能的升级逐渐逼近极限,领先者“一骑绝尘”的局势即将告一段落,这也为追赶者进一步抹平差距创造了条件。
对上海而言,作为我国集成电路家当重镇,全市正以高站位、大格局、大视野,用大思路、大手笔做强集成电路家当,须要呈现更多像兆芯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表示,未来几年,上海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搭建国内外互助平台,同时着力加强集成电路领域的创新打破,实现家当超过式发展。
作者:张懿
编辑: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