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遭遇美国芯片制裁,凸显发展自主芯片家当的主要性
实在就连普通网民都能够想到的问题,难道美国人会想不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实际上为了打压中国在高技能军事领域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以来都对中国履行了严密的军用芯片(尤其是高真个航天航空级别的芯片)封锁。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基本上无法从正常渠道入口性能知足需求的西方军用芯片,即便是通过分外的第三方渠道可以高价得到部分禁运产品,也仅限于小批量的一次性交易,售后和货源都没有担保。
人们普遍担忧芯片禁运是否会影响到中国的军工生产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便是打民用用场的擦边球,入口一些军民两用芯片作为替代品,但是依然存在受制于人的局限,不仅技能性能被严格限定,国际形势稍有风吹草动也随时会遭到别人无情的卡脖子。更加主要的是我国的主战武器装备如果大量利用入口芯片,一旦外方在芯片内植入木马后门程序,将造成严重的国防安全漏洞。为理解决军事当代化培植的急需,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推进军用芯片国产化工程。
中国军用芯片具有很高的自主化程度
经由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以航天航空领域为代表的军用芯片家当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长足进步,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或者是有国产化替代方案。这些年来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井喷式发展,与一颗强劲有力的“中国芯”也是密不可分的。以我国的北斗系列导航定位卫星为例,2015年7月发射的北斗二号卫星就全部采取了宇航级的国产CPU芯片,不再利用入口CPU芯片作为备份,数据总线电路、转换器、存储器等芯片也均为国产货,整星的芯片国产化率达到98%。
北斗三号卫星的芯片已经实现了100%全国产
到了2017年11月首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已经实现了“没有一块入口芯片”。个中包括自主研制的抗辐照四核CPU芯片SoC2012,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SpaceOS2,与目前国际同类产品的最高水平相称。从98%到100%,提高的数字虽小,却代表着国产芯片技能质的飞跃。在北斗卫星研制过程中,也曾经碰着过外国芯片商以政府禁令为由停滞供货的情形,中方通过技能攻关用国产货实现了替代,外方不得不表示乐意规复供货并且贬价50%以上,但是却更加武断了北斗卫星利用国产货的决心。
中国的航天级抗辐照芯片不仅可以知足自身需求还大量出口俄罗斯
如今我军的各型主力导弹、战斗机、无人机、雷达、水面舰艇、航天器均广泛运用了国产化的CPU、GPU、DSP、FGPA、T/R组件芯片,不仅冲破了西方国家的技能垄断,还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比如同样遭到西方禁运的俄罗斯就从中国购买了大批航天级别的抗辐照芯片,极大地缓解自身配套能力严重不敷的燃眉之急(俄罗斯航天芯片自给率不到25%,大大低于中国95%的水平)。
复兴面临的缺芯困局,同样也只有依赖独立重生来办理。不过商用芯片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技能哀求跟军用芯片比较有很大的差异,须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也更大更艰巨。我们对此要有复苏的认识,也要有充足的信心,没有什么困难是中国人战胜不了的。
作者:利刃/刻雨无痕(欢迎投稿,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