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墙体上斑驳的弹孔?
古北口长城墙体残余抗战时留下的弹坑(2015年7月17日摄)
在北京市密云区东北部
一段保留着残状的长城从烽火中走来
依旧耸立不倒
它便是古北口长城
清晨,一名拍照师在拍摄古北口长城(2023年9月28日摄)。
古北口长城
包含明长城与北齐长城
个中保存较完全的明长城
由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属河北省)、司马台等段组成
古北口长城(2023年11月14日摄)。
这是晨曦中的古北口长城(2023年9月28日摄)。
古北口长城(2023年11月14日摄)。
古北口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有“京师锁钥”之称
这是古北口长城卧虎山段(无人机照片,2023年10月24日摄)。
这是古北口长城蟠龙山段(前)和卧虎山段(后)(2023年11月14日摄)。
1933年
盘踞在我国东北的日寇侵略热河后
一起长驱直入
喜峰口、古北口等地爆发长城抗战
北京地区抗战第一枪在古北口打响
这是长城抗战中
战时最长、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战役
游客在古北口长城将军楼游览(2023年11月14日摄)。
靠近将军楼一侧的墙体保留着长城抗战留下的炮弹洞和弹坑。
这是古北口长城的一座敌楼(2023年11月14日摄)。
长城高下
一批战役遗迹、革命文物、纪念场所等
诉说着这段民族抗争史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
上图为长城抗战前的古北口(资料照片,密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下图为2023年11月14日拍摄的古北口镇(无人机照片)。
这是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2023年11月14日摄)。
2023年11月14日,游客在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的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参不雅观。
九十年后
随着文物保护、生态修复、村落庄振兴等事情的开展
饱经沧桑的古北口长城
在新时期正抖擞新活气
外国游客在古北口长城蟠龙山段游览(2023年10月24日摄)。
这是晨曦中的古北口长城(2023年9月28日摄)。
游客向古北口长城蟠龙山段的二十四眼楼攀登(无人机照片,2023年10月24日摄)。
推进修缮加固
保留长城残状
设立长城文化标识讲授牌
……
人们走进原汁原味的长城
进一步理解古北口长城的
建造工艺、保护现状
这是2023年11月14日拍摄的古北口长城。
这是古北口长城景致(2023年11月14日摄)。
设立“古北口赤色探访路线”
串联长城与各个文物点、纪念地、民俗村落
更立体呈现当地丰富的
长城精神与文化资源
人们在赤色旅游中
回望历史、铭记先辈
随着文旅家当不断发展
古北口镇及镇域内村落庄被评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特色小镇”
“全国村落庄旅游重点村落”
“中国传统村落”
这是古北口长城卧虎山段脚下的古北口镇河西村落,它被评为了“中国传统村落”(无人机照片,2023年11月14日摄)。
这是古北口镇古北口村落北门,古北口村落被评为了“中国传统村落”(无人机照片,2023年10月23日摄)。
司马台长城脚下的
古北水镇国际旅游度假区
辐射带动周边村落庄旅游业发展
位于古北口长城司马台段脚下的古北水镇景区(无人机照片,2023年11月15日摄)。
长城庙会、非尸首验
兴起一波传统文化热
这是古北口长城庙会上的集市(2023年10月28日摄)。
古北口长城庙会上的舞狮演出(2023年10月28日摄)。
昔日“燕京门户”
迎八方来客
成为京北特色旅游目的地
这是古北口长城司马台段(无人机照片,2023年11月15日摄)。
如今
古北口长城依旧守护着这里的公民
走向和平与繁荣
写有“河山永在”的古北口保卫战纪念碑耸立在古北口镇(无人机照片,2023年11月14日摄)。
监制:赖向东、王明浩
策划:兰红光、涂铭
统筹:费茂华、李德欣、刘金海
:费茂华、陈钟昊、夏子麟、李京、陈斌
视觉:卢哲
图片编辑:鱼澜、赵婷婷、钱一
新媒体编辑:谢秀栋、吕帅、尹栋逊、张铖
拍照部AIGC实验小组
新华社拍照部 新华社北京分社 联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