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没有经历过烽烟战火,大多数人想理解战役年代的往事都是通过书本和影视剧。比较近些年“手撕鬼子”的雷人抗日神剧,《隧道战》《地雷战》等经典老片由于更写实更丰满而更受人们欢迎。来《隧道战》取景地之一的冉庄玩,这座冉庄隧道战纪念馆一定不要错过。
冉庄隧道战纪念馆位于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落,是在冉庄隧道遗址的根本上培植而成的。因此参不雅观这座纪念馆就变成了一次既可以在馆内学习知识,又可以亲自走一走隧道,身临其境追忆赤色历史的体验游。
冉庄隧道始挖于1938年,长达16公里,隧道内有指挥部、安歇室、指路牌、油灯、陷阱、厨房、厕所和掩体,能打能藏,可攻可守,曾对敌作战157次,被誉为“抗战奇不雅观,地下长城”。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它大显神威,保护着公民的生命。
黑白图片、场景雕塑等让人仿佛置身残酷的战役年代,看到被毁的家园,也看到公民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的斗志。
展览馆用丰富的史实资料配以大量照片、雕塑、绘画、实物等,重现了隧道战的过程,既有取得胜利、振奋民气的一壁,也有残酷艰辛的一壁。
展柜中陈设了许多人们当时挖隧道的工具,铁锹、小镐、土篮子、大柳条筐、绳子等,借助这些日常生产生活用品,人们才将村落里的隧道从一个个点连接成了线,末了变成一张让鬼子闻风丧胆的隧道网。
衣物、书包、鞋垫等用品显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困难,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冉庄、高平等村落的人们利用隧道战、地雷战等办法持续与日寇斗争,显示了公民战役的巨大威力。
户户相连、村落村落相通的隧道既可以暗藏公民群众、掩护部队,又能灵巧机动地消灭仇敌,神出鬼没,成为日本鬼子的“噩梦”。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隧道战”是公民的战役,人们自己动手挖隧道、制作土武器,与仇敌斗智斗勇,痛击日本侵略者。
每一段历史都值得铭记,清明假期不妨打卡保定冉庄隧道战纪念馆,重温赤色历史,思念致敬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