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海内首条万台芯片原子钟生产线近日在滨海高新区落成投产,设计产能每年3万台。这一项目补充了海内干系领域的技能空缺,冲破了此前长期依赖入口的局势,也踏出了我国在芯片原子钟领域核心技能从“1”到“N”的主要起始步。来听翟婧秋的宣布。
在日常生活中,一秒钟须臾即逝,但在韶光频率这一细分领域,千分之一秒都是巨大的差别。当今,以原子钟为代表的高精密计时产品,已经在卫星导航授时、通信同步、水下探测等运用领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浸染。天津华信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元先容说:
(录音:芯片原子钟从综合来说的话,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从大家可能更随意马虎理解的一个角度上来说,把它转化成一个韶光去进行理解,比如说24小时守时达到一个微秒,也便是一天差不多是偏差10的-6次方秒。)

此前,国际上仅有一家美国公司实现了芯片原子钟的规模化生产,为了冲破这一国际垄断,华信泰的团队早在2010年,就承担起了这一项目的研发事情。2016年,在北京完成事理样机;2020年,首款产品定型。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韩林说:
(录音:早在2021年高新区的招商团队就和华信团的华信泰的团队开始打仗,环绕企业最关心的选址问题,不断的探求载体,终极在我们华苑科技园找到了能够具备交通上风,厂房挑高以及厂区配套各种条件的落地,企业也非常满意。)
选择天津不仅由于北京研发、天津转化间隔近,更由于天津拥有雄厚的工业根本。当走进天津华信泰1300平米的厂房时看到,用于芯片原子钟生产的清洁间仅仅400平方米,在这些清洁间中,划片间、洗濯间、光刻间等功能分区井井有条。总经理刘瑞元说:
(录音:我们之以是能够在天津产线去落地生产这么一个芯片原子钟,正是由于它可以基于半导体工艺进行生产,也便是说能够差异于其他的原子钟,能够批量化生产这么一个上风。我们22年的10月份产线培植完成,23年的7月31号,举行了产线落地仪式,标志着我们全体产线是可以完成年产1万套的产能目标。)
如今,随着首台芯片原子钟的下线,这一“卡脖子”的技能枷锁被彻底击碎。车间里,一个个风雅的芯片原子钟不断下线,天津华信泰已经在海底石油勘探等运用领域积累了大量客户,刘瑞元说:
(录音:由于在海底石油勘探它的布放韶光比较长,对电池的依赖性比较大,以是说低功耗就决定了说芯片钟是它的唯一选择。它在海底要布放一个月乃至是半年这种这种时长,一个月达到一个毫秒这种守时哀求。)
刘瑞元表示,全国首条万台芯片原子钟产线的落成投产,意味着我国在芯片原子钟领域可以自主实现规模化量产,未来将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位上风、载体上风,实现更快发展:
(录音:从研发角度来说,我们也是紧扣海内趋势,会对这个产品进行一些升级,像眇小终端上对这种芯片钟是有这种更低的功耗、更小的体积的需求。其余一个方向便是生产需求。我们这条产线的话,可以达到万台乃至3万台的产能,我们也会根据生产需求、运用需求,持续的扩充我们的产能。)